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历代名臣奏议

历代名臣奏议

三百五十卷。明永乐十四年(1416)黄淮、杨士奇等奉敕编。黄淮(1367-1449)明浙江永嘉(今温州市)人,字宗豫,洪武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成祖即位,召时称旨,引为顾问。永乐二年(1404),入直文渊阁,迁翰林侍读、左庶子,进右春坊大学士,辅太子,后为汉王高煦所谮,以东宫官属系诏狱十年,至仁宗即位始复官,再入阁。洪熙元年(1425),晋户部尚书。宣德二年(1427),致仕。有《黄介庵集》。杨士奇事迹始末详见《奏对录》条。《历代名臣奏议》收入自商周以至宋、元历代名臣奏议,共六十四门,名目未免太繁,区分往往失当,如汉代以前,文王、周公、太公、孔子、管仲、晏婴等人诸言,皆一时答问之语悉目为奏议。汉代以后,收罗大备,凡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之由,政治得失之故,实可与通鉴、三通互相考证。当时此书编成后,仅刊印数百本,颁诸学官,而藏版禁中,世颇希有,崇祯年间,太仓人张溥始刻一节录本,后来又得太原藏本,删节重刊,卷目均依其旧,但此本有慎刑一门、而张本却缺失,张本有漕运一门,而太原本缺失,唐宋以后文章尽遭删改,全失其真。现存永乐年间颁行原书,犹为完整。近年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堂日钞

    三卷。明黄洪宪编。黄洗宪,生平详见《朝鲜国纪》(辞目)。此书抄宋陈骙《文则》、李耆卿《文章精义》、明何良俊《论文》、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、吴纳《文章辨体》五家之言,共为一书。据首有其四世从孙黄经序称:“

  • 西陲总统事略

    十二卷。清松筠修,汪廷楷原辑,祁韵士重编。松筠详见《西藏图说》。汪廷楷,字武庵,曾入伊犁将军松筠幕,协修他志。祁韵士字鹤皋,又字楷庭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进士,性喜治史,于疆域、山川、形胜、古人爵

  • 周易无忘录

    三卷。清蒋珣撰。珣字少泉,浙江余姚人,嘉庆举人,官至瑞安教谕。著有《易义》、《书义》、《诗义》、《春秋》等经无忘录。《周易无忘录》分上中下三卷,上卷论卦爻及彖象传之微旨,中卷发系辞、说卦、序卦、杂卦诸

  • 刻烛集

    一卷。清曹仁虎(1731-1787)编。曹仁虎字来殷,号习庵。嘉定(今上海)人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乾隆帝南巡,召试,列一等,特赐举人,授内阁中书。二十六年(1761)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。官

  • 瞻园词

    二卷。续一卷。张仲炘撰。张仲炘,字慕京,号次珊,江夏(今湖北武汉)人,张凯嵩之子。生卒年不详。光绪三年(1877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转任御史、给事中等职。他虽曾参加过北京强学会,但对戊戌变法持反对态

  • 俗语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,标其原始。凡经史、小学诸书,均有采据。其采自说部者,并各注书名于其下,虽是解释常言,但考证颇近于古。然如释大夫称主,引《左传》及《国语》为证,而《周礼》以主

  • 大成通志

    十八卷。清杨庆(详见《古韵叶音》)撰。本书成于康熙八年(1669),前十六卷主要记载历代孔府制度,包括年表、世家、列传等等,大抵掇拾旧文,无所考订;第十七卷《理斋说要》、十八卷《理斋节要》,为杨庆讲学

  • 声画集

    八卷。宋孙绍远编。孙绍远,字稽仲,自署谷桥,未知谷桥为何地,亦未详其生平。书中收录皆唐宋人题画之作,分二十六门,分别为古贤、故事、佛像、神仙、仙女、鬼神、人物、美人、蛮夷、写真、风云雪月、州郡山川、四

  • 广新方言

    二卷。陈启彤撰。启彤字筦侯,江苏泰州人。是编卷首冠以凌文渊序及宣统三年(1911年)仲春作者自序。末有率群附识。卷分上下,各冠以目。旨在增广《新方言》所未备。每一词条皆征引古训,其中以《说文》为主,间

  • 诸儒要语

    九卷。明王化振(生卒年不详)编。王化振字宇春,滁州(今属安徽)人。万历三十七年(1609)举人。官至户部主事。周汝登的门人。此书是节录诸儒学家的语录,编次而成。于宋代则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朱熹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