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古今韵准

古今韵准

一卷。清朱骏声撰。朱氏生平著述见“说文通训定声”。是书取今韵二百六部,准诸古韵十八部,而注释分析其分合之故。朱氏所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按韵系字,析古韵为十八部:(一)丰、(二)升、(三)临、(四)谦、(五)颐、(六)孚、(七)小、(八)需、(九)豫、(十)随、(十一)解、(十二)履、(十三)泰、(十四)乾、(十五)屯、(十六)坤、(十七)鼎、(十八)壮。韵目采用卦名,人们多不习惯。此编取今韵二百六部韵目注明其分合,其平声谓东冬钟江古合,支佳古合,脂微齐皆古合,之灰咍尤古合,鱼虞模古合,真臻添古合,谆文欣魂痕先仙古合,元寒桓删山古合,萧幽古合,宵肴豪古合,歌戈麻古合,阳唐庚古合,耕清青古合,蒸登古合,侯独用,侵覃咸衔凡古合,谈盐严古合。上去入三声亦准此注明今韵分合。复汇辑一万三百二十四字,系于今韵各韵目之下,与古合者列诸首;与古异者殿诸后,并注明某几字当入某韵;夫如是,则古今韵部所以分合异同之故,明白若揭矣。是编附于《说文通训定声》,卷首有道光戊申(1848年)仲夏朱氏自序,则道光刊本为初刊本。其他刊本参见“说文通训定声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埤传

    十七卷。清朱鹤龄(1606-1683)撰。鹤龄字长孺,号愚庵,江苏吴江人。清代经学家。明末诸生,明亡弃去。与顾炎武友善,长于笺疏之学。所著除《尚书埤传》之外,尚有《毛诗通义》、《禹贡长笺》、《读左日抄

  • 论语熊氏说

    一卷。熊埋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埋不详何人。史志也不载其书,只皇疏引之。马氏因《唐书·艺文志·杂家》有熊理《瑞应图》三卷,《南齐书·祥瑞志》引熊襄说,怀疑理与襄为一人。理名而襄字。熊埋可能是熊理之误。但考皇

  • 冬青馆甲集

    六卷。《乙集》八卷。清张鉴(1768-1850)撰。张鉴,字春治,号秋水,浙江乌程(今吴兴)人。嘉庆九年(1804)副贡,官武义教谕。肆业诂经,于经史及地理、水利、乐律、步算六书、音韵、篆隶、金石,莫

  • 塔影楼遗稿

    一卷。清间士珠(1855-1880)撰。间士珠,字还浦,江苏娄县(今上海松江)人,张声驰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刊于光绪六年(1880),书前有其夫张声驰所写序言,共存诗七十七首。

  • 淮海易谈

    四卷。明孙应鳌撰。应鳌字山甫,贵州清平籍,南直隶如皋(今江苏如皋)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,官至南京工部尚书,谥文恭。该书认为,天地万物,所在皆有易理,关键是人心是否能明。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

  • 史传三篇

    五十六卷。清朱轼(详见《周易传义合订》)撰。其中《名儒传》八卷,实为李清植所撰;《名臣传》三十五卷,《续编》五卷,实为张江、蓝鼎元、李钟侨所撰;《循吏传》八卷,实为张福昶所撰。朱轼只是裁定义例而已,且

  • 永顺县志

    ①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魏式曾、康赓修,李龙章纂。康赓,昆明人,曾任永顺县知县。李龙章,广东人,举人,曾任安仁县知县。永顺县志创修于雍正年间知县李瑾。乾隆十年(1745)知县王伯麟再修,五十八年(1

  • 明皇杂录

    二卷。别录一卷。唐郑处诲撰。生卒年不详。郑处诲字廷美,郑州荥阳(今河南荥阳)人。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,累迁工部、刑部侍郎,出为浙东观察使、检校刑部尚书、宣武军节度使。该书成于大中九年,有处诲自序。《

  • 花史左编

    二十七卷。明王路撰。王路,字仲遵,嘉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作有《花史左编》。是书的主要内容为记载花之品目及其故事。全书分类编辑,遣词造句轻佻、戏谑,不脱明末小品之习。据《浙江通志

  • 唐音戊签

    二百六十五卷。明胡震亨编。胡震亨字孝辕,号遁叟,赤城山人。浙江海盐人。生卒年未详。万历二十五年(1597)年进士。官累兵部员外郎。著有《海盐县图经》。其所撰《唐音统签》一千二十七卷,以十干为纪,即甲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