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卷。《见闻录》八卷。
八种,四十三卷。明末清初黄宗羲(详见《易学象数论》)撰。亦为独撰类丛书,然而较《梨洲遗著汇刊》收书为少。收有《南雷文定》前集十一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附录一卷、《南雷诗历》四卷、《南雷文案》四卷外一卷、《
①十卷,清冯其世修,汪克淑等纂。冯其世,字际生,湖北云梦人,恩贡出身。顺治十八年(1661)署任武宁知县。康熙初年,冯其世从事续修县志,至康熙五年(1666)书成付梓。卷一曰建置、沿革,卷二曰县署,卷
八函,七十六种,一百七十一卷。清鲍廷爵编。鲍廷爵字叔衡,江苏常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官至浙江候补知县。鲍廷爵的父亲鲍振芳也是一位藏书家,收集古籍甚勤,鲍廷爵承其父志,继续收集古籍,进行校勘,成《后知不足斋
一卷。清毕沅(1730-1797)撰。毕沅,字纕蘅,一字秋帆,自号灵岩山人,镇洋(今江苏大仓)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一甲一名进士,官至湖广总督,好著书;经史小学、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,尝谓经义当
一百二十卷。焦竑(1541-1620)撰。焦竑字弱侯,号澹园、漪园,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明著名学者。万历十七年(1589)以殿试第一官翰林修撰,因直言时弊,权贵恶之,贬福建宁州同知,后辞归不仕。学宗
十卷。宋章安(生卒年不详)撰。章安,南宋时人,曾任登仕郎,撰有《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》十卷。宋徽宗赵佶,曾作《御解道德真经》解《道德经》,章安撰此书的要旨是阐释宋徽宗之解。此书卷首有章安自序。其序称《道
一卷。清代丁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丁泰字履叔,平湖(今浙江省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,自《周易》到《孟子》仅有二十节,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,较为实事求是。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
二十五卷。清戚玾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戚玾字后升,泗州(今安徽淮泗)人,生卒年均不详,由优贡授知县。著有《笑门诗集》。是集凡二十五卷。皆为诗。戚玾工诗,其所作好为新语,属公安、竟陵之流派。该书《
《温疫论》二卷,《补遗》一卷。明吴有性(1582-1652)撰。吴有性字又可,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居太湖洞庭山。崇祯六年(1633),河北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等地疫病流行,时医用伤寒证治之不效,死者无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