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古文辞类纂

古文辞类纂

七十四卷。清姚鼐(1731-1815)选编。姚鼐,字姬传,一字梦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进士,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。后主讲各书院。人称惜抱先生,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。此书选录先秦屈原至清代方苞、刘大櫆的文章七百余篇。不收经书、子书及史传文章。所选以“唐宋八大家”即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曾巩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的作品为主。姚鼐编选《古文辞类纂》代表桐城的散文观点,从中可以看出桐城学习、写作文章的途径。全书分论辩、序跋、奏议、书说、赠序、诏令、传状、碑志、杂记、箴铭、颂赞、辞赋、哀祭十三类,所选文章按类编排。卷首《序目》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。是一部广为流行的古文选本。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(1779),嘉庆年间康绍镛刊初稿本,附有姚鼐评语及圈点。道光时吴启昌重刻姚鼐晚年定本,删除圈点,光绪时李承渊刊刻又恢复圈点。民国十二年(1923)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、阚家祺、郑家祚、胡惠生等人的《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》,此书广泛搜集古人以及清代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、梅曾亮、张裕钊、吴汝纶等对所选文章的评语和圈点,列有总批、眉批,兼加简注,颇便习读。后来王先谦、黎庶昌二人均有《续古文辞类纂》。王先谦《续古文辞类纂》,三十四卷,仿姚书体例,续选乾隆至咸丰间自姚范至吴敏树三十九家,文章四百五十五篇。其分类全依《古文辞类纂》,但未补选诏令、奏议、辞赋等类文章。此书光绪八年(1882)编成,由王氏虚受堂刊行。黎庶昌《续古文辞类纂》实为承袭曾国藩《经史百家杂钞》之宗旨,扩大选录范围,收文四百四十九篇,分上、中、下三编,十一类,成二十八卷。于光绪十五年(1889)刊行。此后,近人蒋瑞藻又编《新古文辞类纂》,仍仿姚书体例,辑录晚清至民国初年薛福成至蒋尊簋九十家文一千零一十五篇。书成于民国初年、1922年由中华书局石印稿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学庐逸笔

    二卷。清代施文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施文铨字寿民,安吉(今浙江省西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摘列经史有关内容,加以考据评论。一卷分“易”、“书”、“诗”、“礼记”、“周礼”、“评史”、“家乘”、“戒语”、“异教

  • ■经笔记

    一卷。清陈倬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倬,清经学家,字培之,江苏元和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倬受业于长洲陈奂。生平著述,以经义居多。曾经遭到盗寇的抢劫,所著述的文章尽付之于火烬。这部书稿也只残留下十分之一,后曾

  • 西岳华山志

    见《华山志》。

  • 类方马经

    六卷。不著撰人。明宪宗时官撰。书前有刑部员外郎姚江舒春序,序中称太监钱公总掌御马监,命本监中官善于马者,依据马经旧本,参以群书,详加考订,辑成此书。卷数不等,明刻《图像马经全书》为十卷。《四库全书总目

  • 垂世芳型

    十三卷,清金维宁撰。金维宁字德藩,华亭(今属上海市)人。康熙年间举人,著有《秋谷杂编》。《垂世芳型》最初名《连珠汇校》。系作者从历代事迹中选取若干,每人立一传加以论断评说,相当于通史的形式。郑重欲为之

  • 古赋题

    十卷,后集五卷。旧本题天历已巳古雍刘氏翠岩家塾识。约为元仁宗时所刊。但刘氏名字生平皆不可考。书前有撰者自序云:“宇宙间事物皆可赋,然群书不能遍观而历考也。文场寸晷,未免有望洋之叹。今于经、史、子、集类

  • 云台编

    三卷。唐郑谷(851-910)撰。郑谷,字守愚,袁州宜春(今属江西省)人,光启进士、诗人,官至县尉,右拾遗。五岁启蒙,受知于李明、马戴,马戴称许他“它日必垂名”。七岁能吟诗,司空图赞许他“留为一代风骚

  • 郋园先生全书

    一百二十六种,三百七十一卷。清叶德辉(1864-1927)撰,叶启倬辑。叶德辉字奂彬,号郎园,湖南长沙人。光绪壬辰(1892)进士,官至吏部主事。博学,家多藏书,自己也勤于搜购。曾论为学之道:“非识字

  • 桃溪净稿

    八十四卷。明谢铎(1435-1510)撰。谢铎,字呜治,号方石,太平(今浙江温岭)人,天顺八年(1464)进士,累官至礼部右侍郎、管祭酒事。著有《桃溪净稿》、《赤城论谏录》。此稿凡八十四卷。诗四十五卷

  • 宋朝事实

    二十卷,宋李攸撰。李攸,字好德,江阳(今四川泸州市)人。其生卒年月不详,曾官承议郎。其书原共有六十卷,前三十卷流行后,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,而未能公诸于世。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《四库全书》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