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史籀篇疏证

史籀篇疏证

一卷,叙录一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《史籀篇》是见于著录的中国最早一部字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小学类首载《史籀》十五篇,自注:“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。”又云:“《籀篇》者,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,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。”对于以上说法,王氏《叙录》颇有特发之覆,主要见解有二:一、“史籀”非人名。籀之为言读也,其书首句当云“太史籀书”,太史籀书犹言太史读书,后人因取“史籀”二字名其篇。二、《史籀篇》作于周宣王时失之过早。以《说文》所收遗文观之,其体势大抵上承石鼓文,下启秦刻石,与甲骨彝器中所见殷周古文绝然不同。然与战国时秦之文字,如大良造鞅铜量、大良造鞅戟、相邦吕不韦戟、新郪阳陵二虎符及绛帖本诅楚文相类似。诅楚文文字多同小篆,与《说文》中籀文合若符节,故知籀文乃是周秦间西土通行之文字,秦之小篆实变其体,二者同出一系,血脉固相通也。王氏云:“《史籀篇》文字,秦之文字,即周秦间西土之文字也。至许书所出古文,即孔子壁中书,其体与籀文篆文颇不相近,六国遗器亦然。壁中古文者,周秦间东土之文字也。然则《史籀》一书,殆出宗周文胜之后,春秋战国之间,秦人作之以教学童,而不行于东方诸国。”《疏证》则搜集《说文》中籀文,以近世地下所出殷周古文一一疏证之,颇为精审。是书有《广仓学宭丛书》本,《王忠悫公遗书》(第一集)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诗毛郑异同签

    二十二卷,附一卷。清张汝霖撰。汝霖字宰眉,江西武宁人。生平不详。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(1819)自序,则其书成当在此时。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,侧企汉儒之学,谨辑其素所请业,与讲课间问辩之作,为毛郑发

  • 大学古记

    一卷。明刘宗周撰。详见《大学衍义补赞英华》条。是书从“分大学之道”至“国治而后天下平”为一章,这章统释大学之教。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”至“此谓知之至也”为二章,这章申明格物在致知之义。“所谓诚其意者”至

  • 孝经注

    ① 一卷。明杨起元撰。杨起元字复所,广东归善(今广东惠阳)人。著述有《孝经注》一卷,《孝经引证》一卷等。是书删除章名,屏弃一切旧注,本着诚恳真挚的心情,表达浅显的道理,令人耳目一新。如注“至德”与“要

  • 石经考异

    二卷。清杭世骏撰。杭世骏(1695-1772),字大宗,号堇浦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,授编修。因主张“朝廷用人,宜泯满汉之见”,罢归。晚年主讲粤东、扬州书院。学识渊博,长于史学及小

  • 茶约

    一卷。明何彬然撰。何彬然,字文长,一字宁野,蕲州(今湖北蕲春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茶约》一书。是书成于万历己未(1619)年间,其主要内容分为种法、审候、采撷、就制、收贮、择水、候汤、器具

  • 裘文达公集

    二十卷。清裘曰修(1698-1776)撰。裘曰修,字叔度,又字漫士,号渃皋,江西新建人。乾隆四年(1739)进士,官礼、刑、工三部尚书。政绩颇卓。是集有文集六卷,诗集十二卷,奏议一卷,补遗一卷。文集中

  • 巧团圆

    清李渔撰。其生平见《闲情偶记》条。此剧写尹小楼之子,幼时游前山未归,父母以为已死,然其子未死,为人收养长成,改名为姚克承,独居汉阳。邻家曹玉宇有一女儿,与克承相恋,曹女常写《诗经》四句于绫帕上,私赠克

  • 铁龛诗草初集

    一卷。《二集》一卷。清王永江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永江字岷源,奉天金州(今属辽宁)人。诸生,官至奉天省长。是书大都感时愤世,托物见志之作,各体皆备,而五古尤胜。初集中《杂诗》七首,《咏怀》二十一首,七言

  • 新刊补注铜人俞穴针灸图经

    见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

  • 普法战纪

    十四卷。王韬辑撰,张宗良口译。王韬(1828-1897),初名利宾,字紫诠,号仲焜,江苏长州(今吴县)人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。咸丰十一年(1861),因上书太平军,受清廷通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