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周易要义

周易要义

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-1237)撰。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。《宋史·儒林传》载,年数岁从诸兄入学,俨如成人。少长,英悟绝出,日诵千余言,过目不再览,乡里称为神童。庆元五年(1199年),登进士第。时方讳言道学,了翁策及之。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听公事,尽心职业。开禧元年(1205年),韩侂胄欲北伐,国中无人敢言,独了翁上策言不可。次年,知嘉定府。因父丧返里,筑室白鹤山下,开门讲学,四方之士争负笈从之。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。终官资政殿学士、湖南安抚使等职。恩数同执政,进封临邛郡开国侯。卒后诏赠太师,谥文靖。《宋史》本传称其居靖州日,湖、湘、江、浙之士,不远千里负书从学。乃著《九经要义》百卷,订定精密,先儒所未有。其著述尚有《鹤山集》、《周易集义》、《易举隅》、《周礼井田图说》、《古今考》、《经史杂抄》、《师友雅言》。此书即其《九经要义》中第一部。了翁因当时说经者,但知诵习成言,不能求之详博,故取诸经注疏之文,据事别类而录之,谓之“要义”。大旨主于以象数求义理,折衷于汉学、宋学之间。虽主于注疏释文,然摭采颇有法度。《四库提要》评曰:“采掇谨严、别裁精审,可谓翦除支蔓,独撷英华。”又引王祎《杂说》云,孔颖达作《九经正义》,往往援引纬书之说,欧阳修常欲删而去之而未行,迨鹤山魏氏作《要义》,始加黜削,而其言绝焉,赞其有“廓清之功”。《经义考》群经类载《九经要义》二百六十三卷,注曰“分见各经”。然各经皆载《要义》,惟易类仅据《宋志》载《周易集义》六十四卷,不载此书,似乎即以《集义》为《要义》。据《宋史》本传及方回《周易集义跋》,则明为二书,今二书并存。《周易要义》传世最早刻本为宋淳祐十二年(1252年)魏克愚刻本,存六卷(一至二、七至十),北京图书馆藏。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明抄本六卷。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二卷。又北京图书馆藏清徐氏传是楼抄本(清季锡畴校)、清震无咎斋抄本(清翁心存校并跋),俱为十卷。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十卷(清丁丙跋)。《四部丛刊续编》收有此书(原缺三至六卷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印江县志

    二卷,清郑士范纂修。郑士范,凤翔人,曾任印江县知县。印江为古思印之地。汉为酉阳县。隋为务川县。旧无志乘。道光中,郑士范任县令,为补无志之缺,遂撰成此书。《印江县志》道光十七年(1837)写本,共二卷。

  • 诗观

    四十卷。清邓汉仪(约1685前后在世)撰。邓汉仪,字孝威,泰州(江苏扬州)人。少颖悟,日读数千言。康熙十八年(1679)召试“博学鸿儒”科,因年老授内阁中书舍人。试归后,日以吟觞自适、或扁舟至郡,坐卧

  • 补周易口诀义阙卦

    无卷数。清末民初桑宣撰。桑宣字又生,号磨庵。宛平人。光绪年间进士。此书为作者所著《铁研斋丛书》五种之。唐代史徵曾著《周易口诀义》六卷,至清代刊行时其书已残。书内缺豫、随、无妄、大北、晋、睽、蹇、中孚八

  • 天童密云禅师年谱

    一卷。释道忞(生卒年不详)编。《天童密云禅师年谱》一书,所记天童密云禅师乃是明代四明天童寺沙门释圆悟。圆悟,俗姓蒋,字觉初,号密云。宜兴人。幼闻佛声八岁知佛号。常念世空无常,遂出家为僧。年谱以密云禅师

  • 春秋纪传

    五十一卷。清李凤雏撰。李凤雏字梧冈,浙江东阳人,康熙中由贡生官曲江县知县。该书改变编年之体,采用司马迁所创纪传体编撰春秋史事。以周为本纪,列国与孔子为世家,卿大夫为列传,并作周、鲁列国世系图。引证史书

  • 贲园书库目录辑略

    一卷。张森楷批。张森楷,生平不详,字石亲,籍四川合州。成都严氏曾编有《贲园书库目录》,张氏因之作《分类法》,述其所见而成此书,可作为图书分类之书看待,对子目划分提出了独到见解。有民国十四年(1925)

  • 洗冤集录

    见《洗冤录》。

  • 法言

    十卷。汉扬雄(前53-公元18)撰。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。雄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以词赋著称于世。中年到京师,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因奇的门下吏,后被推荐给汉成帝。曾随成帝游甘泉、河东、秦岭等地,作《甘泉赋

  • 史籀篇疏证

    一卷,叙录一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《史籀篇》是见于著录的中国最早一部字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小学类首载《史籀》十五篇,自注:“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。”又云:“《籀篇》者,周时

  • 雅俗稽言

    四十卷。明张存绅撰。张存绅字叔行,号见其,华容(今湖北华容县)人。天启中由贡生官蒲圻县训导。是书有天启二年(1622年)吴炳序、孙谷引,天启三年(1623年)魏说、刘傅增订本序、刘秉铁序、孙谷又序,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