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周礼详解

周礼详解

四十卷。宋王昭禹撰。据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记载,昭禹未详何人。王与之作《周礼订义》,类编姓氏世次,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,并记其字光运,其它皆不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认为: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。《周礼详解》皆宗王安石《周官新义》,并多引其《字说》,“五官”皆不载《叙官》。其中有与王安石一致的,如解:“匪颁之式”、“惟王建国”、“鲍鱼”、“”、“司徒”,皆宗于王安石《字说》。也有与王安石不一致的,如在阐述《周礼》旨义上,解“泉府以国服为之息”,则与当时社会有所隐喻。有纠订旧注之误者,如“载师里布屋粟”,则不从前儒,属新发之说。亦有解前人未发之言者。宋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对其多引王安石《字说》深为不满,则与宋政事有关,颇为偏颇。总体而论,《周礼详解》虽在文字训诂上,宗于王安石,但经文诠释却能自辟新径,不囿前人之说,多有发明,于《周礼》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。后世学者如宋王与之《周礼订义》、林之奇注《周礼》释《周礼》多引其说。朱申作《周礼句解》,则从其“五官”,不载《叙官》之体例。版本有宋刊本、钞本、清康熙十九年(1680)纳兰性德刻《通志堂经解》本,乾隆五十年(1785)通志堂刊修补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梁春秋

    二卷。明姚士粦撰。姚士粦字叔庠,海盐(今属浙江)人,学问奥博、搜罗秦汉以来遗文,撰《秘册江函跋尾》各为考据,具有原委。另有《陆氏易解》、《后梁春秋》、《西魏春秋》等。《后梁春秋》即是记录五代时后梁的历

  • 汉纪

    三十卷。东汉末荀悦(148-209)撰。悦字仲豫,东汉颍川颍阳(今河南许昌)人。任黄门侍郎,迁秘书监、侍中。作《申鉴》五篇,撰史书《汉纪》,另著有《崇德》、《正论》等文章数十篇。汉献帝因班固《汉书》内

  • 张杨园年谱

    ①一卷。清姚夏辑。姚夏字大也,浙江桐乡人。为谱主门人。谱主张履祥(1611-1674),字考夫,号念之,浙江桐乡人。明诸生,入清未仕。一生从事讲学、著述。因居桐乡清风里杨园,学者称杨园先生。履祥为清初

  • 诗经异文

    三卷。朝鲜申绰撰。该书前有申氏自序,序云:“使三家在者,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。然去古未远,且传受有素,参听并观,拔尤从长,有足以阐发幽滞,辩别莠好,而今不可得矣。其散出于杂文,或诸家传注者,亦多可观。

  • 吴兔林日记

    一卷。清吴骞撰。吴骞著有《论语皇疏考证》,已著录。此编为其与陈鳣同游武陵所记。自庚子年二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日,逐日记述。倡和之诗最多,记虽寥寥数节,皆清新可诵。写土风俗与古相证。如二月二十八日,为食寒

  • 黄帝内经明堂

    残本一卷。隋杨上善(详见《黄帝内经太素》)撰注。据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,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》十三卷,杨上善撰注,而宋以后即不见著录,散佚已久,更在《黄帝内经太素》之前。日本有传抄残本一卷,其卷首无“类成

  • 古籀余论

    三卷。清孙诒让撰。参见《名原》。是书从吴式芬《捃古录金文》中选取重要铜器铭文一百零五器一一加以考证,体例略同于《古籀拾遗》。校订吴录之失多处,间获新义。有民国十八年(1929)燕京大学刻本,民国二十年

  • 冤魂志

    见《还冤志》。

  • 御批在代通鉴辑览

    即《御批通鉴辑览》。

  • 灯窗末艺

    一卷。《攒眉集》一卷。明杨循吉(1458-1546)撰。杨循吉,字君谦,自号南峰山人。吴县(今属江苏)人,成化进士,授礼部主事,后乞归,为明中一代名家,详见《苏州府纂修识异》。此二种皆为循吉所作古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