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嘉应州志

嘉应州志

①十二卷。清王之正纂修。王之正,通州人,举人,乾隆十三年(1748)任知州。程乡县志,自明嘉靖间县令陈应奎、教谕赖存业,始有成编,顺治、康熙间相继重修。乾隆十三年,王之正任知州,正值程乡县改嘉应州十六年,设州以来,规制大异,乃设馆纂辑州志。搜罗散轶,修补残缺,合采前志,增以近闻,取裁折衷。凡有有关土地人民政事者,考核务确,去取必当,无蹈袭。此志成于乾隆十五年(1750)。全书共十二卷,为舆地部、建置部、田赋部、官师部、选举部、人物部、艺文部、杂记部,八纲四十一目。此志特点,州志特详,四邑之志则从略,体裁与郡乘少异。② 三十二卷首一卷。清吴宗焯、李庆英修,温仲和纂。吴宗焯,湖北钟祥人,附贡生,光绪十六年(1890)任知州。温仲和,字慕柳,嘉应州人,光绪十五年(1889)进士,翰林院检讨,文学优长。乾隆间王之正纂修县志后,咸丰间县令文晟复修,之后红巾军起义与太平天国余部转战梅州一带活动,自经兵燹,板片无存,于是《文志》补乾隆十五年人物,采自阮元《广东通志》,所收寥寥无几,不少遗漏。光绪十七年(1891)吴宗焯为知州,倡议修志,于学使署开局。十八年(1892)分堡采访,二十一年(1895)局迁城西育婴堂,时采访已毕,聘潮州金山书院主讲温仲和总纂,梁诗五、饶芙裳分纂。三人皆不能驻局,稿本往来商榷,不无延迟,过四年付梓,又逾三年于光绪二十七年(1901)此书告竣。《嘉应州志》光绪二十四年(1898)修,二十七年(1901)刻本。全书三十二卷首一卷,分为:卷首、图说、沿革表、晷度附分野、气候、山川附险要、水利、物产、方言、礼俗、城池、廨署、桥渡附雨风亭、古迹附冢墓、食货、仓储附育婴堂、兵防、学校、祠祀、官师表、宦迹附谪宦寓贤、选举表、仕宦表、封赠表、人物、忠烈表、耆寿表、列女、节孝表、方外、艺文、灾祥、寇变、丛谈。此志博采卷籍及穷牍,附以己意。全篇体例完备纲举目张、考核精详。方言一卷,可证古音,前无所因,可称特创。艺文一卷,只载书目,州人著述,自宋以迄国朝传作不少,旧志艺文,只载诗文,此分缀其人其事之下,而别采书目,以成此编,以朝代为先后,书之显于世者,并注其刊行之本,此为今之目录学,记述嘉应州之书,也附于后,以供考证。寇变一门以事为纲,用纪事本末体,又以明代为次。以后志乘,多仿此例。该志只纪州事,不纪附县事。此梅县千余年来唯一记载较详的地方书。有民国二十二年(1933)伍心远庐补版,彭精一补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棣华书屋近刻

    四卷。清朱缃(1670-1707)、朱绛、朱纲合撰。朱氏三兄弟为山东历城人。朱缃字子青,号橡村,康熙时补主事。与其弟纲学诗于王士祯,有《橡村集》。朱绛字子桓,由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,生卒年不详。朱纲字子

  • 家山图书

    一卷。不著作者姓名。《永乐大典》题为朱熹所作。今考书中引用诸说,有朱熹《家礼》,并且有朱子之称,故非为朱子所作。钱曾《读书敏求记》说:“《家山图书》,晦庵私淑弟子之文,盖逸书也。李晦显翁得之于刘世常平

  • 南通州五山全志

    清刘名芳撰。刘名芳,字南庐,号可翁,福建人。五山者,狼山、军山、剑山、黄泥山、马鞍山也,均在江苏通州治南十余里。《南通州五山全志》乾隆六年(1741)刻本,共二十卷。首山图,次形胜,次山水,次建置,次

  • 九经字样疑

    一卷。清孔继涵(详见《五经文字疑》)撰。本书与《五经文字疑》为同时之作。因此书中对石刻缺字,根据马本增补的加以著录,对石刻阙字,马本不缺,因疑而不予以增补的,也加以著录。就象《五经文字疑》一样,本书也

  • 指南方

    见《史载之方》。

  • 防河歌诀

    一卷。清刘永锡撰。刘永锡,字我彭,详见《河工蠡测》条目。刘永锡历河干二十余年,暑热霜寒,风餐露处,谨小慎微,绸缪未雨,量堤岸之高卑,计修筑之长短,选器具,率徒役,或疏、或浚、或塞,因天之时,度地之势,

  • 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

    十卷。清庄述祖(1750-1816)撰。庄述祖,字葆琛,江苏武进(今名同)人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进士,官至山东昌乐、潍县知县。庄述祖少传其父庄存与之学,属常州学派,精于经学,著有是书及《尚书古今

  • 刘帘舫传辑

    不分卷。清刘庆辑。此书为刘衡传记资料汇编。刘衡(1776-1841)字蕴声,号帘舫,江西南丰人。嘉庆五年(1800年)乡试副榜,历任广东四会、博罗、四川垫江、梁山、巴县等县知县,开归陈许兵备道等官,卒

  • 花语山房诗文小钞

    一卷。附《三重赋》一卷。《燕京赋》一卷。清顾成天(约1722年前后在世)撰。顾成天,字良哉,号小厓,上海(一作娄县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应试为诸生、举人、进士,授编修。是集乃雍正中(1730-1731)

  • 丁氏金史外国传地理考证

    一卷。丁谦(生平详见《丁氏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》)撰。他在书中说:《金史·外国传》仅载夏、高丽二国,殊嫌漏略。稽之《元史》、《元秘史》及西域史等书,知当时西北部落甚多……兹特补列十五国于后,以备参证。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