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书或问

四书或问

三十九卷。宋朱熹撰。朱熹事见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条。朱熹既作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复以诸家之说纷纭,因设为问答,明所以去取之意,以成此书。此书有《大学》二卷,《中庸》三卷,《论语》二十卷,《孟子》十四卷,非成于一时。《中庸或问》原来与辑略一起附于章句之末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则各自为书。后来四种书合为一种刊行。四种书中朱熹于《大学或问》用力最久,也最为满意,称其“比旧时已极详密”。他对《中庸或问》不太满意,称“缘前辈诸公说得多了,其间尽有差舛处,又不欲尽驳难他底,所以难下手。不比《大学》,都未曾有人说。”(见《朱子语类》)至于《论语或问》和《孟子或问》,则与集注和语类之说颇多抵牾,后人或遂据或问以疑集注,不知集注屡经修改,至老未已,而或问则无暇重编。朱熹对或问也并不满意,并且也不讳言或问、集注前后不相应。或问成书后原来并未发表,书商私自刊行,为此曾请官府追索书版。有清刊本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说文解字辨证

    十四卷。近代陈衍撰。陈氏生平著述,参见《说文举例》。是书为陈氏董理《说文》之作。其自序谓:“有清二百余年,汉学昌明,人以不识字为耻,治《说文》者家数林立,若段若桂若朱若王若苗,其尤著者,宜乎明辨以析如

  • 择是居丛书

    十三种,五十六卷。清张钧衡(详见《适园丛书初集》)。此丛书所收著作均为据宋元刊本影印,与刻本可相互补足。经部如宋岳珂《九经三传沿革例》一卷,于九经之外增加《公谷》、《春秋年表》。此书曾刊刻于《知不足斋

  • 杨蓉裳年谱

    一卷。清杨芳灿(1753-1816)自撰。芳灿字蓉裳,江苏金匮(今无锡)人,拔贡出身。历任甘肃伏羌县令、灵州知州、户部员外郎等官,以母丧归,主讲关中书院。曾参预修《四川通志》,卒于蜀。谱主受业于袁枚,

  • 南史

    八十卷。李延寿(见前篇)撰。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,任尚书礼部侍郎,后来失官转而著史,未完成而逝。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。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。李延寿在太宗贞

  • 说文重文本部考

    一卷。清曾纪泽(1839-1890)撰。纪泽字劼刚,湖南湘乡人,曾国藩之长子。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,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,与俄签订收回伊犁的《中俄伊犁条约》,撰《中国先睡后醒论》,主张“强兵”优先于“富

  • 诗传题辞故补

    一卷。清张漪(详见《诗传题辞故》)撰。漪有《诗传题辞故》四卷,皆为毛氏诗说。是编则为韩鲁诗说,故曰补。是编计补《蔡风》一篇、《申风》一篇、《黎风》一篇、《许风》一篇、《宋风》一篇、《卫风》一篇、《楚风

  • 二十五言

    一卷。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(详见《乾坤体义》条)撰。西洋人入中国从利玛窦始,西洋之教法传入中国也从利玛窦此二十五言始。此书大旨多剽窃佛语,而文词十分拙劣。大盖是西方之教只有佛书,利玛窦取而加以变幻,但

  •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

    八卷九十回。明熊大木(详见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》)编撰。长篇历史演义小说,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,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(617),止于唐贞观十九年(645)。以秦王李世民(即唐太宗)事为主,故又有刊

  • 天机素书

    四卷。唐邱廷翰(生卒年不详)撰。邱延翰,字翼之,闻喜(今属山西省)人。撰有《玉函经》一卷、《黄囊大卦诀》一卷、《天机素书》四卷。《天机素书》,简称《天机书》。《四库提要》称《通志·艺文略》著录邱延翰所

  • 闽侯郭氏家集十三种

    三十七卷。清末民初郭则沄(1881-1922)编。郭则沄,字啸麓,号蛰云,又号蛰园,别署遁圃老迂、龙顾山人、云淙花隐。室名栩楼、枕石楼、龙顾山房。原籍福建闽侯,生于台湾,长于北京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