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书札记

四书札记

① 四卷。清杨名时撰。杨名时事详《周易札记》。此书为杨读《四书》之所记。《大学》不标古本之名,亦不显言古本、改本之是非,而皆用李光地《大学古本说》之成论。其以“格物”为明善,不取王守仁格庭前竹子之说,亦不主朱熹《补传》之说。于《论语》阐发义理,多所心得。于《中庸》立论平实,多有创见。《孟子》一卷最简略,疑此乃未成之书。② 清王巡泰撰。巡泰字岱宗,陕西临潼人。是书仿许鲁斋《读易私言》、薛文清《读书法》,开卷有得,随手札记,积久成帙。书首有乾隆四十年(1775)自序,其后又有乾隆五十一年(1886)自序,另有门人阎成化序,作于乾隆乙未,是初稿的序。书成未刊,光绪九年(1883),临潼县知县汪凤枟访得遗编付梓,未完成便调走了,其继任严麟书续成。各有序记其事,同时还有陈熙垲序。是书敷说大义,名理络绎,对天命、心性、存诚、主敬等有关学术处,剖析尤细。书中多引孙酉峰说(孙酉峰是王巡泰的受业之师),也间及他家之说。自序云:“凡所见辄记之,不必所见之果是也。一时见以为是,一时辄记之,不必他时之即以其是为是也。”有时言足与先儒相发明,期于明白易晓,不因有雷同之嫌而不记;有时自抒自见,不尽与先儒相合,即以所见记之,不因有立异之嫌而不记;有时旁见侧出,借书以发深省,而不必与书相隐括,也即以他说记之,不因非书之旨而不记。该书有光绪九年(1883)刊本。③ 二卷。清姚惟寅撰。惟寅湖北随州(今湖北随州)人。首有叙论,谓“圣人之道,一晦于考据家,再晦于理学家,晚近竞尚新学,则概斥为空言,不知空言中,自寓实理,举而措之,莫非实事”是书分二卷,为目六十,为条八十,但棼而无纪。首章大学格致补,言“朱子取程子之意,补大学格物,但只格得半中之半,因程子不问家之为何如家,国之为何如国,天下之为何如天下,而欲以正心诚意包举之,验以家国天下之实事,多不相符”。余篇大率空衍,无精义。该书有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伤寒悬解

    十五卷。清黄元御(详见《周易悬象》)撰。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、黄帝、秦越人和张仲景,称他们为“四圣”,主张“理必《内经》,法必仲景,药必《本经》”。对《伤寒论》颇有研究,受方有执、喻昌影响,认为王叔和

  • 仁和县志

    十四卷。沈朝宣纂。沈朝宣,字三吾,仁和(今杭州)人,在涿州任教谕,后被推荐作江陵县令。《仁和县志》嘉靖二十八年修,抄本。共十四卷,分:封畛、桥梁、山川、公署、风土、学校、水利、恤政、坛庙、名宦、科贡、

  • 校邠庐抗议

    一卷。清冯桂芬(详见《校邠庐逸笺》)撰。该书共五十篇,系作者关于救时补弊之作。书名“抗议”,有“位卑言事之意”。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财政、教育、取士用人等。书中尖锐指出其时弊政丛生,“夷患不已”

  • 梅子新论

    一卷。晋梅氏撰。其生卒年、事迹及名无可考。清马国翰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,梁有梅子《新论》一卷,失传。《唐志》也没著撰人。唯马总《意林》云,按其书断为晋人,是从书中称扬阮籍而知之,然并无他证。考《隋书

  • 篇海

    见《四声篇海》。

  • 烟波渔隐词

    二卷。宋宋伯仁(约1235前后在世)撰。宋伯仁生平详见《西塍集》辞目。是集凡二卷。所收之词,尽作于淳祐元年(1241)。其词牌皆〔水调歌头〕,以咏吕望、范蠡、陶潜诸人。又有潇湘八景、春雪四时景,亦各系

  • 于湖集

    四十卷。宋张孝祥(1132-1169)撰。张孝祥,字安国,号于湖居士,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。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。孝宗时,累迁中书舍人、直学士院、领建康留守。不久,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,请祠。进

  • 老老恒言

    五卷。清曹庭栋(1699-1785)撰。曹庭栋字六圃,浙江嘉善人,少时嗜好学习,工诗,中年绝意进取,杜门著书,尝于所居累土为山,环植花木以奉母,名曰慈山,因此自号为慈山居士。生平喜爱弹琴赋诗,临摹篆隶

  • 孙氏周易集解

    十卷。清孙星衍撰。星衍字渊如,江苏阳湖(今武进)人,乾隆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刑部主事、山东督粮道。孙氏辑季鼎祚《周易集解》、王弼《周易注》,以及书传所载马融郑康成诸家之注,兼及史征易口诀义中古注,

  • 黄侍郎年谱

    三卷。清顾镇(1720-1792)辑。顾镇字佩九,号虞东,江苏常熟人,乾隆进士,官至宗人府主事,著有《虞东文集》、《诗集》等,为谱主门人。谱主黄叔琳(1672-1756),字昆圃,顺天大兴(今属北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