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分律疏

四分律疏

一卷。唐代释智首(567-635)撰。智首,俗姓皇甫,祖籍安定(今甘肃泾川北),后徙漳滨。初为智旻弟子,后听道洪津律师。玄思历明,通冠群宗。隋定天下,智首随师入关,扶佛教历隋唐两代。在唐初,曾任僧纲。死后,太宗敕令予以国葬。对律部颇有研究。《四分律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所传戒律,因全书内容分四部分,故有此称。它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戒律,也是唐代律宗所依据的基本典籍。故受到教界学人重视,注解《四分律》的经疏很多,智首的《四分律疏》便是其中之一。智首以北齐律师道云所撰疏解,辨析诸部同异,定其取舍而撰成此疏。该疏原有二十卷,今仅存第九卷,即释四分律卷第十后半段至卷第十二。该律疏在内容上分十科料简,主要有:一配三业,二自作教人不同,三性进之义,四持犯差别,五僧尼差别,六诸部不同,七沙弥时作方便,进受具戒犯不犯义,以及明九十中有九种修相。因道云、道晖、昙随、洪理等所撰律疏早已失传,只有此疏保存至今,故显得尤为珍贵。正如《续四库全书》提要所说:“则斯卷之存,不次沧海之一珠,昆山之片玉”。具有较高史料价值。②二十卷。唐代释法(567-635)撰。法,俗姓李,今河南省安阳县人。师从灵裕,并受学静洪、洪渊、慧林等人。对戒律颇有研究,主阐小乘戒宗,兼收各家所长。此疏先以三要阐发经题,一谓举宗摄教,二知教指归,三释律初题。以二门详论缘体,明受缘有八门科简,受体有四门科简判示第一章经。以如来自知时为序分,从弥时世尊在昆舍离以下为正宗,五百结果以下为流通分。解释正宗,先以五篇七聚方便持,犯四科总解戒相,后以十门别释。在第三卷至第十二卷释二部戒,第十三至十八卷释二十健度,第十九卷后半释流通分和戒律一部分。唐世称此疏为旧疏,将怀素疏为新疏。新旧两疏,遵承传授,各擅专门,对了解唐代佛教界的律学思想及其学说传承有一定参考价值。现常见载于续藏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京口变略

    一卷。清不著撰人名氏。此书记弘光年间史可法有部将四人,为刘肇基、陈可立、张应梦、於永绶。其中於永绶最为桀黠,统骑兵百余,舟二百,令暂住京口。而於永绶与浙抚所调都司黄之奎部不合,渐成水火,发生冲突。於永

  • 揭阳县志

    八卷首一卷。清刘业勤修,凌鱼纂,李华国重订。刘业勤字诚基,号柴峰,广西贵平人,拔贡,知县,乾隆四十年(1775)任。凌鱼,参见《番禺县志》。李华国,黔西州人,举人,知事,乾隆四十六年(1781)任。旧

  • 自误斋诗集

    二卷。明黄应征(约1627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应征,字君求,江苏江都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天启中诸生,不第以卒。其子搜其遗诗为此集。前有冒愈昌序,称:“取数未多,为体差备。浸假中年亡恙,而晚不苦于无年,所纂结

  • 尔雅文字考

    一卷。清戴震撰。戴震(1723-1777)字东原,号果溪,安徽休宁隆阜(今安徽屯溪市)人。年二十问学于江永,中年又与惠栋、钱大昕、王鸣盛等交游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举人,次年试礼部不第。三十八年

  • 百论疏

    十六卷。唐代释吉藏撰。吉藏生平事迹详见《华严经游意》辞条。《百论》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,共二十品,每品各有百偈,故称《百论》。天亲菩萨释有《百论》。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,共五十偈,仍称

  • 南石和尚语录

    四卷。明代释文琇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文琇,俗姓李,字南石,昆山人。《南石和尚语录》为文琇所作佛教语录体史书。文琇出家后,先于绍隆庵参佛法。洪武年间为虎丘藏主,借此方便条件,研习佛书更为刻苦。他博览藏书,

  • 凰求凤

    清李渔撰。其生平见《闲情偶寄》条。此剧写主人公吕曜,字哉生,金陵人,少年乡荐,才貌并绝。青楼女子皆倾心他,少年时就奉《感应篇》读之,力守色戒。独与妓女许仙友善。许仙貌美能诗,爱曜特甚,发誓要嫁给吕曜。

  • 大学古本私记

    一卷。清李光地(1642-1718)撰。光地字晋卿,号厚庵,又号榕村,福建安溪人。官至大学士。清理学家。奉诏编《朱子全书》、《性理精义》。有《榕村全集》。年谱称《大学古本私记》,刊本称《大学古本说》名

  • 登天岳山记

    一卷。清李元度撰。李元度(1821-1887),字次青,又字笏庭,自号天岳山樵,晚号超然老人,湖南平江人。道光举人,受曾国藩器重,咸丰间转战皖浙,卓然儒将。官至云南按察使,终于贵州布政使。博学能文,尤

  • 薪樵集

    四卷。清许昌国(约1736年前后在世)撰。许昌国字仔庚,原字一清,荆溪(今江苏省常州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岁贡生。此书首杂著,次论学,次论古,次课徒训儿,各为一卷,大抵皆语录之类。后集一卷,则附录。末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