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声切韵表

四声切韵表

一卷。清江永撰。此书作于康熙年间,《四库全书》收入“小学类存目”。是一部从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现《广韵》音系的韵图。江氏对明清时代表现“时音”的韵图不满,认为应遵照中古韵书、韵图体制制作韵图。他说自己的著作是“依古二百六韵,条分缕析,四声相从,各统以母,别其音呼等列。本字之切,即注本字之下,开卷了然。”其审音标准有三:一以开合分、一以等分、一以古今音分。江氏从研究上古音的角度出发,把古今音的流变作为划分中古音类的标准之一,某些音类虽然“且从今音列之”,但有一些中古韵书中本属一类音的字却分属两类、三类,如支、虞韵即如此,这种做法造成混乱,殊不足取。本书前列凡例六十二条,备论其分析考定之意,而列表于后。韵图用三十六字母代表声类,韵类分为一百零四个大类,一类之中再按等呼的不同分列为小类。声调仍分平上去入四类。列图格式是将同韵同等同呼的字列为一栏,各类字音依类相从。每栏纵列四声相应的各个韵部,横列三十六字母。纵横交合处列字,各字下注明《广韵》反切,有些切语江氏曾加以改作。韵图形式与《切韵指掌图》及《四声等子》接近,只是没有分为独立的图而已。江氏提出“数韵共一入”之说,韵图将入声字兼配阴、阳,在凡例中他对这种处置有详细说明,主要根据是古音中的阴、入韵字通押和偏旁互谐。江氏之说得到丁显的赞赏,受到夏燮《述韵》及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等的批评,“数韵共一入”之说对分析上古音系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。《四声切韵表》有应云堂原刊本及《贷园丛书》本、沔阳陆建瀛刊本(合《古韵标准》、《音学辨微》),另有光绪二年(1876年)浔阳李氏刊本、民国壬申(1932年)湘潭孙氏家塾刊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群经释地

    一卷。清戴清(详见《四书典故考辨》)撰。本书原为十卷,刘文淇所作《戴清传》,载有戴清自序,说有《书经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各一卷,《春秋三传》三卷,《尔雅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各一卷。现传抄

  • 长白山记

    一卷。清刘建封撰。长白山,高约三十里,范围约二百四十里,土少沙多,海浮石居其半,树木不生,四季积雪,四时望之长白,故名长白山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,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,勘

  • 读经析疑

    二卷。清聂镐敏(生卒年不详)撰。镐敏字半阳,号京圃,衡山(今湖南衡山县)人。乾隆甲寅举人,嘉庆辛酉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历官中允司经局洗马、安徽学政、严州知府等职。为官多惠政,颇负时望。除本书外

  • 闲云馆集抄

    六卷。明张位(约1582年前后在世,生卒不详)撰。张位字明成,江西新建人。隆庆二年(1568)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。卒追谥文端。张位著有《问奇集》,已著录。是集据书前于慎行原序,称“有内外二编”。今本乃

  • 避水集验要方

    四卷。明董炳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董炳字文化,号怀鹤,泗州(今江苏宿迁东南)人。董氏继承家传秘方,分类编撰而成此书。因当时淮水泛滥,董氏避居楼上以成是书,故以“避水”为名。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

  • 平定三逆方略

    六十卷。清勒德洪等奉敕撰。勒德洪,康熙朝礼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。清初,明朝降将吴三桂、尚可喜、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,被分别封藩云南、广东、福建,称为三藩。他们各拥重兵,占据数省,飞扬

  • 绥宁县志

    四十卷,首一卷,清方传质修,龚琴纂。方传质,字子彬,安徽桐城人,同治四年(1865)任绥宁县知县。龚琴字书舫,邑人,博学能文之士。按绥宁县志,创修于明嘉靖邑令高应冕,续修于万历邑令秦任文。清康熙、乾隆

  • 白云草堂文钞

    七卷。清吕星垣(详见《白云草堂诗钞》)撰。该集包括论一卷,序一卷,书一卷,记一卷,传一卷,墓表碑铭行状一卷,文跋考辨议说铭一卷。前面有洪亮吉作序,称“其文则不名一体,其上者则敬通问交士衡辨亡也,其次则

  • 秘殿珠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张照、梁诗正、励宗万、张若霭等奉敕而撰。时乾隆九年(1744)。此书专载清内府所藏的属释典、道经之书画。书前有凡例,接下为总目,每卷之前又有该卷细目。卷一为御制四朝宸翰。卷二、卷三为名人书

  • 禹城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王表纂修。王表字左沧,安东人,康熙十二年(1673)任禹城知县。王表掌禹城,正逢朝廷檄征邑志,王表奉命纂修。因袭明志甚多,历时二月而成。《禹城县志》康熙十二年刻本。全书八卷,分为:卷一建置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