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声通解

四声通解

二卷。朝鲜崔世珍撰。世珍(约1473-1542)字公瑞,朝鲜忠清北道槐山人。明弘治十六年(1503年)进士,官同知中枢事。尚著《老乞大谚解》、《朴通事谚解》、《训蒙字会》等。崔氏著述对朝鲜文的普及发展,对朝鲜族人学习汉语文起过重要作用,也为研究朝鲜语史和汉语史提供了宝贵资料。是书自序云:皇明太祖高皇帝,见古韵书,愍其乖杂。当天下混一之初,首诏词臣一以中原雅音并同析异,刊定《洪武正韵》,然后千古路驳,始归于一。惟我东国世事中华,语言不通必赖传译,故设官委任,俾专其业。惟世宗庄宪大王,至诚事大,恪谨侯度,凡于咨奏必经睿览,始究学译当先音韵,创制“训民正音”,命译《洪武正韵》。又虑其浩穰难阅,而览者病焉,乃命高灵院君申叔舟,类萃诸字会为一书,冠以谚音,序以四声,谐之以清浊,系之以字母,赐名曰《四声通考》。今将《通考》一书,证据古韵,抄著音解,厘之为上下二卷。据此知是编乃订正《通考》者也。其目次曰韵母定局、《广韵》三十六字母之图、《韵会》三十五字母之图、《洪武》三十一字母之图。以《洪武正韵》为主,以平声韵统上去入声韵,声母采用三十六字母,每字之下皆注以谚文(朝鲜的拼音文字)。是书著作之旨,重在便于翻译,非专为研究音韵者也。后附《通考·凡例》一卷、《翻译老乞大朴通事·凡例》一卷、《动静字音》一卷,旨在辨析汉音、谚音之分。论者谓是编较《四声通考》、《老乞大朴通事》二书精密。是书有奎章阁藏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论语俟质

    三卷。清江声(1721-1798)撰。声字叔沄,晚号艮庭,江苏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清经学家。其学墨守汉学,著有《尚书集注音疏》、《六书说》等。是书成于嘉庆四年(1799)当时江声已七十九岁高龄。声于

  • 广雅义疏

    二十卷。清钱大昭撰。钱大昭(1744-1813)字晦之,号竹庐,又号可庐,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大昕之弟,比大昕小二十岁,事兄如严师,得其指授,时有两苏之比。淡于仕进,嘉庆元年(1796年)方

  • 休那遗稿

    十七卷。清姚康(1578-1653)撰。姚康,字休那,安徽桐城人。明诸生。有隽才,后入史可法幕。旋归里。明亡后屏居田野,忧郁以终。著有《太白剑》、《评货殖传》、《黄巢传》等。是编为遗稿十二卷,诗集一卷

  • 敬义录

    一卷。清代黄文澍撰。全书也是《石畦集》中之一,主要是以叙述程朱学派理论来批驳陆王一派学说,书中有些地方论述不够明确。

  • 类证普济本事方

    十卷。宋许叔微(1080-1150?)撰。许叔微,字知可,真州(今江苏仪征)人,登绍兴二年(1132)榜第六名进士,曾官杭州教官及翰林学士,医家称为许学士。许叔微幼年时连遭家祸,父母相继病故,所以成年

  • 读书十六观

    一卷。明陈继儒(详见《邵康节外纪》条)撰。此书采古人成语,自吕献可以下共十六条,联缀成编,以为读书之法。此书命名之意,盖欲拟浮屠氏之十六观经也。书末有自跋,其中云:写前观毕,梦有老人自称断轮翁等等。可

  • 山舟纫兰集

    二卷。清陈敬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敬,字端宁,号髻儒,江苏娄县(今上海松江)人,陈虞在之女,周忠忻之妻。清代文学家,诗人。幼即工诗词,兼工画花卉翎毛。在世二十六年。著有《绣余杂咏》、《名媛缓针》、《古今

  • 芥隐笔记

    一卷。南宋龚颐正(生卒年不详)撰。龚颐正字养正,本名惇颐,因避光宗讳改。和州历阳(今安徽和县)人,一说处州遂昌(今属浙江)人。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,曾著《元祐党籍列传谱述》淳熙中,为史院编辑《四朝

  • 读雪山房唐诗钞

    三十四卷。清管世铭(1738-1798)编选。管世铭,字缄若,号韫山。江苏武进人。乾隆进士,授户部主事,累迁郎中、旋擢御史。精诗古文,深于经术。有《韫山堂诗文集》。此集选诗三千九百余篇,比较全面地反映

  • 宵光剑传奇

    二卷。明徐复祚(1560-?)撰。复祚字阳初,号暮竹,又号三家村老,江苏常熟人。大司空徐栻之孙,博学能文,雅擅词曲。清无名氏《传奇汇考》著录此剧,谓明时旧本,不知谁作。清王应奎撰《柳南随笔》卷一载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