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孔北海集

孔北海集

一卷。汉孔融(153-208)撰。孔融字文举,鲁国(今山东西南)人。孔丘二十世孙。建安七子之一。少慧,性孝友,好学博览。年十岁,见李膺,膺与宾客均奇之。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他对道:“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。”陈韪为之涤感不安。何进辟为侍御史。后又为虎贲中郎将。献帝时,为北海相,立学校,表儒术。寻拜太中大夫。值汉室之乱,志在靖难,然才疏意广,迄无成功。尝发豪语道:“座上客常满,杯中酒不空,吾无忧矣。”献帝都许,徵融为将作大匠,迁少府。后为曹操所杀。据《后汉书》孔融本传载,“魏文帝深好融文辞,叹曰扬班俦也。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,辄赏以金帛。所著诗、颂、碑文、论议、六言、策文、表檄、教令、书记凡二十五篇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则载《汉少府孔融集》九卷,注曰梁十卷,《录》一卷。较本传所记已多增益。新、旧《唐书》皆作十卷,盖犹梁时之旧本。《宋史》始不著录,则其集宋时已佚。此本乃明人所掇拾。凡表一篇,疏一篇,上书三篇,奏事二篇,议一篇,对一篇,教一篇,书十六篇,碑铭一篇,论四篇,诗六篇,共三十七篇。其中《圣人优劣论》盖一文而偶存二条,编次者遂析为两篇,故此集实为三十六篇。张溥《百三家集》亦载此集,而较此本少《再告高密教令》、《告高密县僚属》二篇。大抵捃拾史传类书,多断简残章,首尾不具。而非隋、唐之旧。苏轼《孔北海赞》序亦称“读其所作《杨氏四公赞》,今本亦无之。则宋人所及见者,今已不具。然人既国器,文亦鸿宝。虽阙佚之余,弥可珍也。”其六言诗之名见于本传。今所传三章,词多浅近,又皆盛称曹操功德。断以孔融之生平,可信其义不出此。即使旧本有之,亦必黄初间购求遗文,赝托孔融作以颂曹操,未可定为真本。本书传世者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《乾坤正气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粤梦游记

    一卷。明末清初人马光撰。马光字,涑庵,江苏吴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崇祯时官永宁知州,全州知州,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。《两粤梦游记》叙述自崇祯十三年(1640)至顺治九年(1652),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。

  •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

    三篇。清魏源(1794-1857)撰。魏源字默深,湖南邵阳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进士,官至高邮知州。著作尚有《圣武记》、《海国图志》、《诗古微》、《公羊古微》、《老子本义》等。是编本因撰辑《说文

  • 金华贤达传

    十二卷。明郑柏(生卒不详)撰。郑柏,字叔端,明浦江(今浙江省浦江县)人,生平仕履不详,为宋濂弟子。《金华贤达传》收录金华一郡贤达三百六十余人,分为忠义、孝友、政事、儒学、卓行五类,每人作一小传,并系之

  • 庚子教会受难记

    二卷。英国人李理斐(生卒年不详)译,吴江任延旭笔述。庚子之乱,耶稣传教师及其家属在直隶,山西、山东、浙江、蒙古诸地遇害者,共一百八十六人,计英国九十八人,瑞典五十六人,美国三十二人,中以死于山西、蒙古

  • 仪礼经传通解

    三十七卷,附《仪礼经传通解续》二十九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熹字元晦,一字仲晦、号晦庵,晚号晦翁,别号紫阳。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侨居建阳(今属福建)考亭。绍兴进士,任泉州同安县主簿。淳

  • 说文解字通正

    十四卷 清潘奕隽撰。此书即《说文蠡笺》的删削更名本。它不仅将原刻每字之下所引《说文解字》原文完全删去,而且将潘氏自序中“虽竭蠡测之勤,难免挂一之”两句删去,并改名为《通正》,此本为《聚学轩丛书》本,刊

  • 魏书札记

    李慈铭(1830-1895)撰。李慈铭,字炁伯,号莼客。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清文学家。光绪进士,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。性狂傲,不避权要,通经史百家、工诗及骈文,著有《越缦堂日记》、《白华绛跗阁诗集》、

  • 耕织图诗

    一卷。宋楼璹(生卒年不详)撰。楼璹,字寿玉,一字国器,鄞县(今浙江省宁波市)人,南宋高宗时曾做过于潜(旧县名,今属浙江临安县)令。在任于潜令期间,楼璹深入民间,寻访农夫、蚕妇,绘制耕图二十一幅、织图二

  • 坚白室诗草

    一卷。清言有章(生卒年不详)撰。言有章字謇博,江苏常熟人,寄籍宛平(北京丰台),光绪优贡。官至河南新安县知县,历署虞城、襄城,获嘉诸邑。著有《坚白室诗草》、《诗集》。此集是言有章死后,由其弟言敦源拾掇

  • 万卷楼遗集

    六卷。明丰坊(约1523年前后在世)撰。丰坊字存礼,号南禺。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年(1523)进士,授礼部主事。后坐法避吴中,改名道生,字人翁。其博学工文,家藏书万卷,故有“万卷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