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宋史纪事本末

宋史纪事本末

一〇九卷。陈邦瞻撰。陈邦瞻(?-1623年),字德远,高安(今属江西省)人,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进士。官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,后出为浙江参政,擢福建按察使、河南右布政使,分理彰德诸府,又为两广巡抚,终官户部、工部二侍郎。著有《宋史纪事本末》、《元史纪事本末》,另有《莲花山房集》。在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任上,即考察世变,借以安邦,以为自古至明乃三变,宋虽“三变”却未及“其极”,担心明朝“变而为极”。因而,追慕宋太祖、太宗之世“家法严”、“国体顺”、“吏以人为治”、“人以法相守”的“制世定俗”的统治。但同时,又不满于宋朝的“弱势”、“烦议”、“事权过夺”、“文法不拘”等弊病,认为应当“矫正”。当时,在改写宋史的潮流中,正有冯琦、沈越二人以纪事本末体重写宋史,却未完成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,冯琦的学生刘曰捂、熟悉沈越编写情况的徐申共同邀请陈邦瞻在冯、沈旧稿基础上增订补写。陈邦瞻采琦等旧稿“十之二三”,另行新编约占全书十之七八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5年),全书编成。其书一百零九目,八十九目记宋朝史事,因宋而涉及辽、金、元事者十二目,专述辽金、金、金元以及元事者八目,纪年均用宋朝年号。虽然陈邦瞻同时撰有《元史纪事本末》,但以临安未破,南宋不能算亡,故将元初诸目列入宋编。其书取材,突破《通鉴纪事本末》只取一书的做法,于《宋史》之外,又兼采编年体史书如薛应旂《宋元资治通鉴》等,以及辽、金、元三史,于纪、志、表、传之中审定年月、编排史事。鉴于陈邦瞻以明朝“国家之制,民间之俗,官司之所行,儒者之所守,有一不与宋近者乎?非慕宋而乐趋之,而势固然已”(上引均见《宋史纪事本末叙》),在立目范围上颇多涉及制度、民俗、思想等方面的内容,如礼乐议、营田之议、天书封祀、茶盐罢榷、正雅乐、道学崇诎、公田之置等。其“道学崇诎”一目,又引入人物传的写法,在叙述道学兴衰演变的同时,分别记述了周敦颐、二程、张载、邵雍、朱熹等15人的学术活动,主要取材于《宋史·道学列传》。在沿引历代史家言论之外,又有“陈邦瞻曰”评论史事。其书初刊于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,为二十八卷。崇祯年间,张溥按目加以论证,遂为一目一卷。传本分二十八卷、一百九卷两个系统。“四库全书”所收为二十八卷本,但其“总目提要”误为二十六卷,为后来的目录书沿袭,实际上文津阁、文溯阁本都为三十八卷。康熙十八年张闻升重刻本、同治十三年江西书局刻本、光绪十三年广雅书局重刻江西书局本等,则为一〇九卷本。中华书局以江西书局本为底本,用万历三十三年原刻及其它诸书互校,于1977年出版了校点本,为目前最完备的本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农本草经疏

    三十卷。明缪希雍(详见《先醒斋广笔记》)撰。又名《本草经疏》。缪氏医术精湛,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。他以《神农本草经》为经,以《名医别录》为纬,历三十余载,撰成此书。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《大观证类本草》,

  • 晋斋诗存

    二卷。清升寅(?-1834)撰。升寅字宾旭,姓马佳,满族镶黄旗人。初以拔贡考授礼部七品。嘉庆五年中举,曾任员外郎、御史、盛京礼部侍郎,热河都统等职,谥勤直。是《诗存》前有道光十六年采为弼序,后有咸丰三

  • 康南海文钞

    四卷。清康有为(1858-1927)撰。康有为原名祖诒,字长素,晚号更生。广东南海(今属广东省)人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进士。官至工部主事。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,后为保皇会首领。重视“经世致用”学说

  • 姑溪词

    一卷。宋李之仪(1038-1117)撰。李之仪生平详见《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、后集二十卷》辞目。《书录解题》载《姑溪词》一卷。本书为毛晋所刊,凡四十调,共八十八阕。之仪以尺牍擅名,而其词亦工,小令尤清婉

  • 簠斋吉金录

    八卷。清邓实编次。邓实(约1854-1924),字秋枚,广东顺德人。邓曾与黄节同编《国粹学报》。《簠斋吉金录》乃邓氏家藏墨本,合褚德彝、邹寿祺两家之物,编辑影印而成。书中所录,自殷周彝器乃至古兵、秦权

  • 读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经所说经文疏》条。注疏东晋竺难提译本。“以三咒治三障,十念数息以息心,六字总持以证道。”初以五重明义,从人法以为名,丰知寂照法身为体,感应为宗,救危拔苦为用,大乘

  • 医醇剩义 医方论

    《医醇剩义》四卷,《医方论》四卷。清费伯雄(生卒年不详)撰。费伯雄字晋卿,孟诃(今属江苏)人。五世业医,少年时攻举子业,无所成,遂弃儒从医。究心于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诸书,遍览张仲景以下的诸家名医著述,

  • 关陇丛书

    九种,十八卷。民国张鹏一辑。张鹏一字扶万,陕西富平人,撰有《隋经籍志补》、《漠律类纂》等,并编有数种丛书。该丛书中收有张鹏一辑录之丛书三种:《扶风班氏佚书》、《北地傅氏遗书》、《挚太常遗书》,前两种为

  • 见闻杂记

    四卷。明李乐撰。李乐,字彦和,号临川,归安(今浙江吴县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隆庆二年(1568)进士,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。著有《见闻杂记》四卷。这部书前二卷全是录载董氏《古今粹言》和郑晓《今日言论》。后

  •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

    三卷。补遗一卷,续编一卷。清孙星衍撰。孙星衍,详见《孙氏祠堂书目》。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,叙述古籍版本情况。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;卷二收录明版书;卷三收录旧影写本、影写本、外藩本。嘉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