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小云庐诗稿删存

小云庐诗稿删存

五卷。清朱壬林(1780-1859)撰。朱壬林原名霞,字礼卿,号小云,平湖(今浙江嘉兴)人。嘉庆进士,官直隶清河道。后以服亲丧归。著有《当湖文系》等。是书内容,卷一、五言古诗,辑《偕扬苹香于高、家青岫志云两同年游陶然亭》、《陆西廨师以哀箎吟命题谨书其后》等八十二首;卷二、七言古诗,辑《登泰山同沈崇斋敦礼、潘红茶恭辰、两孝廉陈云伯文述、家椒堂为弼、虹舫方增三同年作》、《题魏忠节公暨公子孝烈遗像》等四十四首;卷三、五言律诗,辑《袁翥亭表叔路先客死扬州哭挽二首》、《自镇远换麻阳丹江行二首》等七十七首;卷四、七言律诗,辑《怀周瀛海兰枝孝廉时周客吴淞》、《至袁江别同行诸子》等一百十一首;卷五、五七言绝句,辑五言绝句《穿石二首》、《泊始兴江口二首》、七言绝句《由拳别姚达泉胡梅浦陆芷江三首》、《渡扬子江》,凡一百三十一首。叶绍本认为朱诗:“全诗气体清华,风神隽永,而至性缠绵,尤得温柔敦厚之旨。至其模山范水亦复鉴险缒幽,是殆渊源汉魏,胎息盛唐,而津逮于苏陆诸家,与小长芦约师宗旨无二。”是书有清道光十九年(1839)刻本,咸丰五年(1855)刻本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晚间篇

    一卷。清李衷灿(详见《拳拳录》)撰。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、程颢、陆九渊、朱熹、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、魏裔介、成性等人的学说,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,推崇陆王学派的“知行合一”的“致良知”说。书后

  • 阙里广志

    二十卷。清宋际、庆长合撰。宋际字峨修,庆长字简臣,均为松江(今属上海)人。明陈镐撰《阙里志》后,后人屡有修辑,但皆芜杂不足观。康熙二十年(1681),宋际任孔庙司乐,庆长为典祭,二人搜求典故,补以修订

  • 亦为堂集

    四卷。明史孟麟(约1598年前后在世)撰。史孟麟,字际明,号玉池,江苏宜兴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进士。官至太仆寺卿。崇祯初,追赠礼部右侍郎。著有《亦为堂集》。孟麟为官持正不阿,屡忤权贵

  • 彻悟禅师语录

    一卷。清代释际醒撰。彻悟,号梦东。生于1741年,卒于1810年。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。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,后继主法席,为道俗所归仰。嘉庆五年(1800),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,倡导

  • 夜谈随录

    十二卷。和邦额(1736-?)撰。和邦额号霁园主人,满族人。昭梿《啸亭续录》说他作过县令,其他生平事迹不详。《夜谈随录》为文言短篇小说集,一百三十六题,一百五十一篇。此书内容体例与《聊斋志异》相近,“

  • 恩晖堂诗集

    七卷。清王藻(生卒年不详)撰,王藻字菽原,南通州(今云南盐津)人。王藻生性豪迈,胸次磊磊,每有所感便发乎诗,故其诗多爽气有逸情。书中有陈奂、杨廷咸丰年间所作序,该集有诗三卷,帖体诗三卷,律诗一卷。其中

  • 汉诗音注

    五卷。《汉诗评》五卷。清李因笃(1631-?)撰。李因笃字子德,又字天生,富平(今属陕西)人。明诸生。见天下大乱,走塞上访求奇士,与之报国,无应者。归而闭户读书,博闻强记。于经学方面造诣颇深。康熙间荐

  • 此事难知

    二卷。元王好古(详见《医垒元戎》)撰。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,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,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,元至大元年(1308)撰成此书。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、医学理论。专述东垣之绪论,于

  • 论语集注附考

    一卷。清丁晏(1794-1875)撰。晏字俭卿,一字柘堂,江苏山阳人。著有《颐志斋丛书》。是书仅三十三节考订朱子《集注》,中间还杂引群书。是书未刊行,皆传抄本,误字很多。朱子《集注》一书,多遵古论,不

  • 诸子汇函

    二十六卷。明归有光(1507-1571)编。归有光,字熙甫,号震川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他九岁就能写文章,少年时代又勤苦学习,可是三十五岁方中举人,六十岁才中进士。曾任长兴县令,关心人民疾苦,政绩颇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