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尔雅补注

尔雅补注

①六卷。清姜兆锡撰。姜兆锡(1666-1745)字上均,江苏丹阳人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6年)举人。乾隆元年(1736年)荐充“三礼馆”纂修官。精《三礼》之学。著《礼记章义》、《周易本义述蕴》、《周礼辑义》《家语正义》等多种。《尔雅补注》一名《尔雅参义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·小学类存目》著录,谓是书多以后世文义推测古人之训诂,如《释诂》:在,终也。注曰:凡物有定在,亦有终竟之意,今人云不知所在,亦云不知所终。又好以意断制,如《释训》:子子孙孙三十二句,注曰:每语皆以三字约举其义,与经书小序略相似而又皆以韵之;此等文皆先贤卜氏受《诗》于圣人而因为之也。盖因《诗序》首句之文而推求及于子夏。“然考《周易·象传》全为此体,王逸注《楚辞·抽思》诸篇亦用此体,是又安足为出自子夏之证乎!”卷首有雍正三年(1725年)鄂尔泰序。正文依《尔雅》次第,逐篇采取旧注疏,并参以己意而为之说解。谓原书有衍文、误字,旧读有误分误合,旧释有可议者,遂一一辨证之。论者谓是书可取者不过一二,视乾嘉以后诸家训解《尔雅》之作,言皆有物者,逊之远矣。有雍正十年(1732年)寅清楼刊本。②四卷,清周春撰。周春(1729-1815)字松霭,号芚兮,晚年号黍谷居士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清训诂学家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进士,官广西岑溪知县。撰《十三经音略》、《小学余论》、《佛尔雅》等多种。著作汇为《松霭遗书》。《尔雅补注》王鸣盛称之,谓其书于注不但补其缺漏,且能正其谬误,而于邢疏漏略处裨益尤多。周氏于《尔雅》,颇好郑樵之书。是书采辑及于晚近诸家之说,似不立汉宋门户也。惟其随手札记,无条例可循。叶德辉谓是书胜于翟书,《郑堂读书记》谓较翟书完备。是书旁搜广采秦汉典籍及其传注、历代词书韵书,并及于晚近诸家之说,比较互证以诠释名物语词,说明异体,考订讹误,增补郭注邢疏,言而有证,说多可信。有乾隆间刻本及光绪戊申(1908年)长沙叶氏校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行流芳录

    一卷。清俞钟銮(约1910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年不详,俞钟銮字次辂,号荆门,江苏常熟人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举人。写诗著文均有法度,尤擅长诗。死后遗稿未付刊。仅《独行流芳录》一卷印入虞社丛书。此集收

  • 辟寒

    一名辟寒部、四卷。明陈继儒(详见《邵康节外纪》条)撰。陈继儒既作《销夏》四卷,又成此书以配之,体例与《销夏》相类似。书首陈继儒自序中说:“古人三冬文史足用,子弟父老当伏腊治羔酒相会。今三吴之儒,攒眉岁

  • 尚书埤传

    十七卷。清朱鹤龄(1606-1683)撰。鹤龄字长孺,号愚庵,江苏吴江人。清代经学家。明末诸生,明亡弃去。与顾炎武友善,长于笺疏之学。所著除《尚书埤传》之外,尚有《毛诗通义》、《禹贡长笺》、《读左日抄

  • 瓠尊山人诗集

    十七卷。清夏熙臣(约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夏熙臣,字无易。湖北孝感人。官安陆府教授。初著有《巢云阁诗》十五卷,后增以新作,重编成本集。其诗才情富赡,又和阮籍《咏怀》,并拟李东阳《乐府》,作品连篇累幅

  • 字林考逸

    ① 八卷。清任大椿(1738-1789)撰。大椿字幼植,又字子田,江苏兴化人。乾隆进士,官礼部主事,任四库全书纂修。通礼,精考据,尤长名物训诂,著作尚有《释缯》、《深衣释例》、《弁服释例》、《小学钩沈

  • 隶经文

    四卷。清江藩(1761-1831)撰。藩字子屏,号郑堂,江苏甘泉(今江都县)人,少学于惠栋、余肃客、江声,著有《汉学师承记》等。此书一开始便讨论明堂的问题。认为夏后氏的世室,殷人的重屋,这种制度郑、贾

  • 左传人名辨异

    三卷。清程廷祚(详见《大易择言》)撰。廷祚潜心经学,著有《大易择言》三十六卷,《春秋识小录》九卷。此书是《春秋识小录》之一(另两种是《春秋职官考略》三卷、《春秋地名辨异》三卷)。编首有廷祚自序。体例是

  • 蒙斋中庸讲义

    四卷。南宋袁甫撰。甫字广微,鄞县(今属浙江)人,嘉定七年(1214)进士,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,谥正肃。此书散见于《永乐大典》中,不见记载,只有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著录袁甫所撰《中庸详说》二卷,并且称已

  • 丹阳县志

    三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刘诰、凌焯等修,徐锡麟、姜璘纂。刘诰(?-1878),字朴卿,河南罗山人。进士,光绪二年(1876)任丹阳知县。徐锡麟,字天石,邑人。道光岁贡生,同治元年(1862)举贤良方正,孤

  • 四书贯解

    一卷。清孙锡畴撰。孙锡畴,山西阳城(今河南原阳)人,生卒字号不详。著述有《四书广义》、《四书正俗》、《四书贯解》、《学官谱》、《阳武县志》。除是书外,其余均已散佚不全。是书题名贯解,其意当是贯通全部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