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四卷。清乔松年(1815-1875)撰。乔松年字建侯,号鹤侪,山西徐沟(今榆次)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年)进士,授工部铅子库主事,历任都水司员外郎、常州、苏州、松江知府。同治二年(1863年)升任
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,《拾遗》一卷,附《群经辅易说》一卷。明陈际泰撰,周光德辑。此书禀承宋人图书之学以言《周易》,说河图、洛书体用相为附丽,表里互为经纬,都师羲易。首卷载古今诸图,中间十六卷是捷解,
一卷。戴逵(约325-396)撰。马国翰(详见《五经通义》条)辑。戴逵字安道,谯郡铚(今安徽宿县)人,东晋杰出的画家、雕塑家、哲学家。事详见《晋书·戴逵传》。记载:“少博学,好谈论,善属文,能鼓琴,工
六卷。元吴当(1299-1363)撰。当字伯尚。吴澄之孙。崇仁(今属江西)人。以荫授万亿四库照磨,荐为国子助教。预修宋、辽、金三史。迁翰林直学士,累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。陈友谅陷江西,被拘于江州,终不
八卷。明吕曾见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吕曾见,字眉阳,绍兴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。由贡生官西安县教谕。书首有方应祥、邹维琏、汪庆伯、吕奇策序,诸人皆为万历中人,由此而知吕曾见也是万历中人。前二卷多说经义,其学
二十九种,八十七卷。清张寿荣编。张寿荣字鞠龄,镇海(今浙江省镇海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同治年间举人,著作有《舫庐诗草》。张寿荣家富藏书,其先人已收集图书二万余卷,藏书室名曰花雨楼。他在此基础上又陆续购进
四卷。清龚元玠(详见《畏斋周易客难》条)撰。元玠有《周礼客难》,已著录。《礼记客难》有《自序》云,“今专就四十九篇言之,《庸》、《学》已列入四子,《乐记》、《学记》亦皆有醇无疵;余四十五篇,程子疑《闲
①三十卷,首一卷。清陈玉垣等修,唐伊盛等纂。陈玉垣,海盐人,曾任巴陵县知县。唐伊盛,邑人,举人。巴陵为古糜国遗封,汉置县,素称重镇。然文献之徵,有所不足。明季旧志,传本绝少,清康熙七年(1668)县令
二卷。明李当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当泰字元祉,泗州(今安徽泗县)人。万历丁未(1607年),殷城黄吉士督学江南,命当泰合张位《问奇集》、焦竑《字学》二书,纂为一编,遂成此书。首为六书大略,终以俗用杂字,
一百卷。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。又名《清朝通典》。于乾隆三十二年(1767)开始编修,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。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“用以昭示万年”。是书共分九典,分别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