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延露词

延露词

三卷。清彭孙遹(1631-1700)撰。彭孙遹字骏孙,号羡门,又号金粟山人。浙江海盐人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官内阁中书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得第一名,授翰林院编修,历官礼部侍郎、吏部侍郎、兼翰林院掌院学士。其诗作题材广泛。一些纪游、咏物诗,能借景抒怀。纪事诗数量虽不多,但能真实地反映清初社会现实。以沉痛的笔触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,揭露抨击官吏的凶残横暴。从艺术上看,才学富瞻,词采清华。在各体诗中,尤长五、七律。其词也很著名,尤其擅长小令。词多写艳情。虽能以清丽深曲出之,但终嫌靡弱。这与他的词论有关。他认为“词以艳丽为本色”,“以自然为宗”;“自然不从追琢中来,便率易无味”;“若使语言澹远者,稍加刻画,镂金错绣者,渐近天然,则骎骎乎绝唱矣”(《金粟词话》)。他最推重南宋史达祖,重雕字琢句而气力不足。著有《松桂堂全集》三十七卷、《南淮集》三卷、《延露词》三卷。延露,鄙曲名,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云:“夫歌采菱,发阳阿鄙人听之,不若此延路(《北堂书钞》一百六、《文选》长笛赋注引并作露)阳局。”马融《长笛赋》,下采制于延露世人。高诱《淮南》注:“延路鄙歌曲”。《文选·五臣注》:延露小曲名。孙遹词名延露,盖取义于此,实为谦辞。当时孙遹与王士祯齐名,号曰“彭王”。其为词不宗一派,喜步趋于北宋及五代。故骤观之,似觉深厚,细绎之,好逞聪明,不能沉著。盖浙派之词,以南宋为止境,失于浅薄。孙遹高视阔步,其失也不纯。二者相较,厥失维均。《东皋杂录》谓孙遹晚年悔其少作。原价购所为《延露词》,随得随毁,与《北梦琐言》所载晋和凝事相类,然其词具在,盖传闻失实。有《携李遗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文尚书疏证

    八卷。阎若璩(1636-1704)撰。若璩字百诗,号潜丘,山西太原人。清代著名学者。康熙十八年(1679)荐举博学鸿词,不第。若璩博通经史,长于考据,尤精地理,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,与修《大清一统志》及

  • 周易井观

    十二卷。清周大枢撰。周大枢字元木,号存吾,山阴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)举人,官任平湖县教谕。此编论天地之数,认为与大衍相符,一定是汉儒递相传授而到郑康成。因此古来说易并无先天八卦,故不取邵子所传图位

  • 孝经殷氏注

    一卷。晋殷仲文(?-407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殷仲文,陈郡(今河南淮阴县,位于周口市东北)人,东晋文学家。官至东阳太守。《孝经殷氏注》隋唐志均有记载,书已亡佚。邢昺正义引三节第十四章“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

  • 瑶光阁集

    十三卷。明黄端伯(?-1645)撰。黄端伯,字元公,建昌新城人。生卒不详。崇祯初(1628)进士,授宁波推官。著有《易疏》等。端伯生平好佛,曾镌私印曰“海岸道人”,取《楞严经》引诸沈冥出于苦海之语。及

  • 河汾燕间录

    一名燕间录。二卷。明陆深(详见《南巡日录》条)撰。此书为陆深随笔札记之文,共二卷,杂论史事得失,经典异同,也涉及一些当代故实。如:“我朝准周礼建官,以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为次第,在庭立班亦然。宋制虽

  • 石渠意见

    四卷,拾遗二卷,补缺二卷。明王恕(详见《玩易意见》)撰。考《明史·王恕传》,其初致仕在成化二十二年,孝宗立,复召用,后因与邱浚不合求去,以弘治六年闰五月复致仕,自此家居凡十五年。此书首篇自题为“己未季

  • 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

    一卷(影印本)。罗振玉辑,民国十二年(1923)印于天津。所收《易经》八行,从《升卦》“曰允升大吉”起,至“无所疑”止;《尚书》五十行,从《武成》“壬辰旁死霸”起,至《洪范》“三日祀四”止;《诗经》十

  • 天台山志

    一卷。作者佚名。书末称世祖皇帝封道士王中立为仁靖纯素真人,故知为元人所作。书中称前至元间,又知作者当为元顺帝时人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云:“其书颇典雅可观,惟七十二福地一条,不引杜光庭书而引记纂渊海,知为

  • 四书億

    二卷。清李仲昭撰。仲昭字天隐,浙江仙居(今浙江仙居)人。是书首有自序,分上下卷,上卷《论语》,下卷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。以“億”为名,仿前人“老子億”,大旨好创新解,而说《论语》最详,所说大都

  • 二妙集

    八卷。本书为金段克己(1196-1254)、段成己(1199-1279)兄弟诗集。段克己字复之,号遁庵。稷山(今山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金末曾举进士,入元不仕。段成己字诚之,号菊轩。正大间进士,授宜阳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