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弘光实录钞

弘光实录钞

四卷。题古藏室史臣撰。《弘光室录钞》以邸抄为蓝本,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,起于崇祯十七年(1644年)福王立于南京,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,被清所杀,及袁继成被执。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,如马士英、阮大铖当道,史可法督师,江北四镇,从“逆”案,伪太子案等。内容大致与顾苓《金陵野钞》相出入,而不及李清《南渡录》、顾炎武《圣安本纪》详审。书前有自序及不著人名识语,书后附大臣月表。《弘光实录钞》以记注体为主,颇近似于起居注,并夹叙有关诸臣生平事略,间又有作者史评,据古藏室史臣序自称,作者撰著《弘光实录钞》是以邸报排比而纂之,又证以故所见闻,抄之以求其备。书中录有当时奏疏、圣旨,为作者所亲见,故而所记事大多信而有征,不是仅据传闻而附会。但其中也有一些失实之处,如记许定国降清,封宁南王;福王北去,唐王豫以质宗谥之;典史闫应元偕勇士溯江而去各条,尤属谬误,失于考证。又于福王及马士英、阮大铖颇多怨憞之词,序中直称弘光帝不道,且以伪太子为真,并左袒左良玉率兵东下事,凡此种种,均可见作者所存党争门户之见较深,史论不免有失于偏颇之处。尽管如此,《弘光实录钞》作为“取材邸报,无异官档”的史料,仍不失为研究南明史迹的重要参考。关于《弘光实录钞》的作者问题,有两种观点:杨凤苞《南疆逸史跋》谓:“黄宗羲《弘光实录》一名《弘光实录钞》,又名《弘光纪年》。”傅以礼、谢国祯均认为《弘光实录钞》的作者为黄宗羲。台湾商务印书馆所编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的作者则认为,所传有关黄宗羲生平记载,如黄梨洲年谱、黄宗羲神道碑铭,以及《梨洲遗书十种》等均未提及《弘光实录钞》,故不应遽信杨凤苞《南疆逸史跋》之言。杨凤苞生于清季,忌讳已弛,南明遗著,不禁传抄,当时书商拟名射利,伪托名人之作,学者常被欺骗。《弘光实录钞》有清吟馆抄本,题作《弘光日录》,又有浙江图书馆藏傅以礼抄校本,《痛史》本,《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》本,《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昌乐县志

    六卷。清贺基昌纂修。贺基昌,河南光州人,进士出身,康熙八年(1669)任昌乐知县。十一年(1672)奉檄修志,邀集邑中缙绅学士,设局采访,取嘉靖朱木志为蓝本,补取残缺,增其未备,历时数月,遂成新志。《

  • 香溪集

    二十二卷。宋范浚(生卒年不详)撰。范浚,字茂名,兰溪(今浙江兰溪市)人。绍兴中,举贤良方正,因秦桧柄政,辞不赴。闭门讲学,笃志研求,学者称“香溪先生”。此集二十二卷。为其门人高梅所编,其侄端臣所刊行。

  • 淳安县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刘世原本,李诗续修,陈中元、竺士彦续纂。李诗,光绪初年任淳安县知县。此志光绪十年(1884)刻本。卷一至卷四方舆志,目为分野、建置表、疆域、山川、乡都、风俗、学校、公署、防围、坊表、

  • 集韵

    十卷。是书由北宋丁度、李淑典领,宋祁、郑戬、贾昌朝、王洙等同加修定。丁度事迹见“礼部韵略”。宋景佑四年(1037年),宋祁、郑戬等批评《广韵》“多用旧文,繁略失当”;贾昌朝批评《韵略》“多无训释,疑混

  • 秀山县志

    十四卷首一卷,清王寿松纂修。王寿松,曾任秀山县知县。秀山县有志始于兹篇。《秀山县志》光绪十八年(1892)刻本,共十四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,地志第一(表一、图四)。卷二,地志第一之二。卷三,官师志第二

  • 夏小正笺疏

    四卷。清马征麟(生卒年不详)撰。马征麟,字素臣,怀宁(今安徽怀宁)人。是书前后无序跋。据书首同治七年(1868)自识,知笺为其父作,曾编入二五陈数启蒙月令篇,征麟后为之疏。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,加以孔广

  • 嵩崖尊生书

    十五卷。清景日昣(生卒年不详)撰。景日昣字东阳,一字冬阳,号嵩崖,登封(今属河南)人。康熙年间进士,官至户部侍郎。幼习儒学,治《周易》,后因母病学医,研习医经,认为医易同源,业医者应能知常达变。此书为

  • 拾遗书

    一卷。明林塾(生卒不详)撰。林塾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)人,明宏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。他考订明惠帝建文年间诸臣前史无记载者54人,编为《拾遗书》,但所载与其前诸书略同,行文简略

  • 汶志纪略

    四卷,清李锡书纂修。李锡书,字见奄,山西静乐人,乾隆进士,凡三任其地,卓有政声。所著有河洛图说二种。《汶志纪略》嘉庆十年(1805)刻本。共四卷,分为:卷一,疆域、建置、城邑、关隘。卷二,赋役、权法、

  • 萃古名言

    四卷。明赵民献(生卒年不详)编。赵民献为云南人,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刻于崇祯初年,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时从赵民献的子孙手里得到这本书,但已残缺失次,王琯便增损其文,后于任湖广学政时令胡之太刊之。王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