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御解道德真经

御解道德真经

四卷。宋徽宗赵佶(1082-1135)撰。赵佶崇信道教,大建宫观,自称教主道君皇帝。他对《老子》极为推崇,认为“其辞简,其旨深,学者当默而深造之”。认为《老子》一书是周末道降德衰时,老子为明道德之常而作,老子学说与政治的乖和有密切联系。据《宋史·徽宗本纪》记载,重和元年(1118)秋八月辛酉,“诏班御注《道德经》”。《御解道德真经》,又作《老子解》、《御注老子》、《御解老子》,约成于重和元年(1118)。书中引用的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书的词理较多,可知其主张儒道合说。宋徽宗注疏力求精深,如其解“道德”说:“道者,人之所共由;德者,心之所自得。道者,亘万世而无弊;德者,充一性之常存。”其释解“而贵食母”句,亦加“求”、“于”二字,作“而贵求食于母”,与唐玄宗注本一致。纵观全书,虽引用较多,但都能融汇贯通,为己所用,而且注疏多能吐故纳新,自成一说,对后世影响颇深。章安曾就此书演为解义,作《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》。宋徽宗《御解道德真经》在流传中,曾有二、四卷本之不同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宋徽宗《解老子》、《文献通考·经籍考》作《御注老子》,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、赵希弁《郡斋读书附志》所录《御解老子》皆为二卷;而《道藏》本道、德各二卷,共四卷,但内容基本一致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明《道藏举要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十年来江南传教史

    一卷。法国人史式微(生卒年不详)撰,金文祺译。式微,耶稣会士,原撰有《中国耶稣会之旧传教会》、《江南传教史》、《江南新传教史》等书。此书为《新传教史》之译本。所记之事,始于道光十九年(1839),止于

  • 文房四谱

    五卷。宋苏易简撰。苏易简,生卒年不详,字太简,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县)人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第一,才思敏捷,以文章知名,很受太宗赏识。曾先后任参知政事,以礼部侍郎出任邓州、陈州知州。其著作除《文房

  • 刘古直集

    十六卷。明刘珝(1426-1490)撰。刘珝,字叔温,号古直,寿光(今山东寿光县)人。明正统十三年(1448)进士,授编修。成化十年(1474)屡进吏部左侍郎,充讲官,兼翰林学士,进吏部尚书、谨身殿大

  • 集古隶韵

    五卷。明方仕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方仕字伯行,宁波(今属浙江)人。此书以汉碑隶书分四声编次,完全抄袭宋娄机《汉隶字源》。只是变其一二三四等目,以《千字文》“天地元黄”诸字编排。体例简陋,摹刻拙劣,多失本形

  • 易精蕴大义

    十二卷。元解蒙(生卒年不详)撰。解蒙,字求我(《江西通志》作字来我,因形近而误),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天历元年(1328)举人。与其兄解子尚(字观我)以善《易》名于当时。该书于彖爻之下,采辑先儒之说,

  • 杏庭摘稿

    一卷。元洪焱祖(1262-?)撰。焱祖,字潜夫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自儒官起家,四转而为遂昌主簿,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。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。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、大百围,并以杏亭自号,遂以名集。《四库

  • 游南岳记

    ①一种,清金之俊撰。金之俊(1593-1670),字岂凡,又字彦章,号息斋。明万历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,明亡,降清,仍任原官。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,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。顺治二年(1645),条陈疏通

  • 子汇

    三十四卷。明周子义等辑。周子义字以方,嘉靖乙丑年进士,曾任学官。《子汇》盖其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兼摄祭酒时所编刊,为子部书汇编。首儒家:收《鬻子》逢行珪注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孔丛子》、《贾子新书》、《新语》

  • 图注王叔和脉诀

    见《图注脉诀》。

  • 钦定七经纲领

    一卷。清学部图书馆编。此书将钦定七经中卷首纲领截割而成卷。其中《易经》三篇:一论作《易》传《易》源流,二论《易》道精蕴经传义例,三论读《易》之法及诸家醇疵。《尚书》三篇:一论删《书》传《书》源流,今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