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思辨录辑要

思辨录辑要

三十五卷。清陆世仪(1611-1672)撰。世仪字道威,号桴亭,太仓(今江苏省太仓县)人。尝从刘宗周问学。明亡,隐居讲学,历主东林、毗陵、太仓诸书院。著有《宗祭礼》、《三吴水利志》、《书鉴》、《诗鉴》、《桴亭全集》等。世仪撰《思辨录》,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,前后历数十年。其体例如薛瑄《读书录》、胡居仁《居业录》、顾宪成《小心斋札记》,而初稿无所伦次。江士韶、盛敬等仿《近思录》体例摘其要旨,分类编辑,名《思辨录辑要》,分前后集。后张伯行又汰其繁冗,重分编次,分小学、大学、立志、居敬、格致、诚正、修齐、治平、天道、人道、诸儒、异学、经子、史籍等十四类。陆氏为学,主于敦守礼法,不虚谈诚敬之旨;主于施行实政,不空为心性之功。在讲学诸家中,最为笃实。其主要学术观点,均反映在此书中。一般认为其学恪守程朱,以居敬穷理为归、反对陆、王。梁启超认为陆氏并不专宗程朱。程朱将“性”分为二,谓“义理之性善,气质之性恶”,陆氏并不赞同。世仪认为,学者所当学者不止六艺,如天文、地理、河渠、兵法之类,皆切于用世,不可不讲,批评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,徒高谈性命,无补于世,故受过拙之消。世仪又不喜群趋讲学之风,谓“天下无讲学之人,此世道之衰;天下皆讲学之人,亦世道之衰也”。指出“近世讲学,多似晋人清谈,清谈甚害事。孔门无一语不教人就实处做”。其实他是总结明亡的教训,乃有感而发。其言多深切著明,足砭虚憍之弊。但书中也不免有迂阔之失,如《修齐》类中必欲行区田,《治平》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。另外也间有前后重出之处未能刊除。该书有张伯行正谊堂刊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嘉兴沈维鐈刊本、江苏书局刊本、唐受祺刊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律义

    一卷。后周沈重撰。辑佚书,清马国翰辑。沈重字德重,吴兴武康(今浙江湖州市)人。其博览群书,善诗、礼及左氏春秋。初仕梁,为都官尚书,后被征入周。诏令讨论五经,并校定《钟律》,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  • 蓬莱轩舆地丛书

    见《浙江图书馆丛书》。《中国丛书综录》记为《蓬莱轩地理学丛书》。

  • 杨氏全书

    六种,三十六卷。清杨名时(详见《周易札记》)撰。全书所收各种首尾连贯,不自为分卷。第一卷至第八卷为札记,是读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四书》之随笔杂记(其中《易经札记》三卷、《诗经札记》一卷、《四书札记》三卷

  • 鹤征录

    八卷。鹤征后录十二卷。清李富孙(详见《春秋三传异文释》)等撰。该书记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与乾隆元年(1736年)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。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,其中五十六人中选;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,其

  • 大臣谱

    十六卷。明范景文(1587-1644)撰。景文字梦章,一字质公,号思仁,吴桥(今属河北)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至东阁大学士。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,景文殉难。入清后赐谥文忠。该书是一部传记

  • 临春阁杂剧

    清吴伟业(1609-1672)撰。吴伟业,字骏公,号梅村,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明崇祯四年(1631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累官国子监祭酒等。事迹参见《梅村集》条。吴伟业在戏曲创作方面也有一定贡献,主要剧

  • 鳌峰类稿

    二十六卷。明毛纪(1463-1545)撰。毛纪,字维之,掖县(今山东)人,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第一,累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。著有《辞荣录》、《归田杂识》、《密勿稿》。毛纪于明嘉靖三年(1524)

  • 润州先贤录

    六卷。明姚堂(生卒不详)撰。姚堂,字彦容,慈溪(今浙江省慈溪县)人,明正统四年(1439)进士,官至镇江府知府。镇江,古称润州,姚堂知镇江府时,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,作《润州先贤录》,分

  • 秣陵春传奇

    清吴伟业撰。其生平见《梅村集》条。此剧写文士徐适,因为家国飘零,浪迹金陵。他好友蔡游,也是个落魄贫寒的文人,两人非常爱好鉴赏古董,徐适家住着南唐的临淮将军黄济。黄济死去的妹妹保仪,本是李后主的宠妃。当

  • 朴学斋诗集

    十卷。清林佶(1660-?)撰。林佶,字吉人,号鹿原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林佶工于楷法,文师于汪琬,诗师于陈廷敬、王士祯。汪琬的《尧峰文抄》、陈廷敬的《午亭文编》,王士祯的《精华录》,均由其手书后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