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外别传

易外别传

一卷。宋俞琰(详见《周易集说》)撰。北宋邵雍,曾根据《易》学和道家思想,作有“先天八卦图”。其图主要内容是关于八卦方位和六十四卦次序的排列,用以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,以象征天地生成之前的状态,所以称此图为“先天图”,称其学为“先天之学”。俞琰作《易外别传》,自序称其书是“先天图”环中之秘,汉儒魏伯阳《参同契》之学。俞琰认为人生天地间,首乾、腹坤、呼日吸月与天地同一阴阳;《易》以述阴阳,所以魏伯阳借《易》以明其说,大要不出“先天一图”;认为“先天图”虽是易道之继续,但也是君子养生之切务而不可不知。并强调“先天图”的秘妙在于“终坤始复,循环无穷”,而其至妙又在于“坤复之交,一动一静之间”。俞琰自称遍阅云笈,略晓一二,又遇隐者授以读《易》之法,尽得“先天图”环中之秘,反而用于自身,体会到邵康节所谓天根月窟、所谓三十六宫,人身没有不具备的,是说人体内之阴阳,即“身中之易”。所以他撰此书以述“先天图”环中之秘,述内丹之说,强调运用体内阴阳;释解《参同契》之奥,发挥《参同契》之旨。他于《易外别传》一书中,载绘太极图、先天图、先天六十四卦直图、地承天气图、月受日光图、先天卦乾上坤下图、后天卦离南坎北图、乾坤坎离图、天地日月图、八七九六图、木火金水图、乾坤交变十二卦循环升降图、坎离交变十二卦循环升降图、屯蒙二卦反对一升一降图、即济未济反对一升一降图,又据彭晓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所载“明镜图”,略加增损而作“周易参同契金丹鼎器药物火候万殊一本之图”,总共十六图。并录邵雍《皇极经世》及《周易》之说,以《参同契》、《阴符经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太玄经》、《子华子》、《集仙传》、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等书,以及朱紫阳、程伊川、张横渠、徐进斋、项平庵、张吾真、胡安定诸人之说诠释以上图说。图说则释解有关经文。如其于“八七九六图”及“木火金水图”之下,释解《参同契》中“九还七返八归六居”、“七八数十五,九六亦相应”、“金水合处,木火为侣,四者混沌,列为龙虎”数句,称“愚谓”以明己见。他于释解经文之后说:“究而言之,何龙虎之有?何金水木火之有?何七八九六之有?皆譬喻耳”。可知其尽揭内丹之秘,强调自身阴阳水火。此书约成于元至元甲申年(1284),原附于《周易集说》之后同为一书,至正丙申年(1356)俞琰之子仲温合《阴符经解》、《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》三书为一帙,总其名为《玄学正宗》(见《玄学正宗》);《道藏》收录《易外别传》与无名氏《玄牝之门》二书同卷;《四库全书》单独著录此书。《易外别传》一书,实借《易》以述内丹之说,以明《参同契》之旨。此书与其所著《周易集说》及《周易参同契发挥》实有互补之处。所以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推重,凡是研究《参同契》者,无不参阅此书而受其益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,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

    一卷。元代释清珙(1272-1352)撰。清珙,俗姓姜,字石屋,属今江苏省常熟人。因悲观厌世,遁入空门。初住于崇福寺,后游建阳西峰,湖州道场,寂灭于嘉禾当湖的福源禅寺。《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

  • 礼经会元

    四卷。宋叶时撰。叶时生卒年不详,字秀发,自号竹野愚叟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淳熙十一年间(1184)进士。授奉国军节度推官,历任吏部尚书,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,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。卒谥号

  • 黄忠端公年谱

    四卷。明庄起俦编。起俦字子鹤,福建龙溪(今龙海)人,为谱主弟子。谱主黄道周(1585-1648),字幼玄,号石斋,福建漳浦人。天启进士,崇祯时官任右中允,因上疏指斥杨嗣昌,被谪戍广西。南明弘光时任礼部

  • 画史会要

    五卷。明朱谋垔(生平详见《书史会要续编》)撰。朱谋垔曾续陶宗仪《书史会要》,于是联想及画,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,而作《画史会要》。书仿陶宗仪之体例,所以名也仿其而起。《书史会要》是止于元代,

  • 白露山人遗稿

    二卷。明黄傅(约1460-约1499)撰。黄傅,字梦弼,自号白露山人,兰溪(今浙江兰溪县)人。明弘治三年(1490)进士,官终监察御史。著有《白露山人遗稿》。是稿收诗、文各一卷,因其住所在兰溪县白露山

  • 韵编

    见“中州乐府音韵类编”。

  • 陆文慎公年谱

    二卷。清陆宝忠(1849-1908)撰。宝忠字伯葵,江苏太仓人,光绪二年(1876)进士,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,卒后谥文慎。该谱先列世系,上卷自一岁至四十五岁,为宝忠自述,下卷自四十六岁至五十九岁,系其

  • 唐诗画谱

    五卷。明黄凤池撰。黄凤池只知是徽州(今安徽西南一带)人,生卒年与事迹不详。此书刊于天启年间。书中取唐人五、六、七言绝句各五十首,绘成图谱,把原诗配于左方。此共三卷。后二卷为花鸟谱,只有画而无诗,乃是黄

  • 正学堂诗说

    一卷。清王仁俊撰。仁俊生平及事迹皆不详。此书以分析列举郑玄笺注之义例为主体。除举例说明人们所熟知的引用三家今文诗说,引申毛传、改毛传之误几种体例外,又增举了所谓附传、补传、引他经例,与他经违异例,笺说

  • 读书工程

    见《读书分年日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