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传说例

春秋传说例

一卷。宋刘敞(详见《春秋权衡》)撰。此书与杜预《春秋释例》、陆淳《春秋纂言》相类,旨在发凡举要,阐明其《春秋传》褒贬之例,实为其《春秋传》一书之纲领。据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,原书凡四十九条,然无传本。今本是《四库全书》编辑者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的,只得二十五条,“且多零篇断句,不尽全文”。《春秋》一书之例(亦称义例》是历来治《春秋》者最为关切的热点。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二传以阐发《春秋》大义为主,认为《春秋》大义主要在例中;《左传》以事说经,亦有所谓“五十凡”。三传对《春秋》之例已是大不相同,而后儒之说《春秋》又例,更是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《春秋》有例无例,是鲁史旧例或是孔子所创之例,可以说是涉及《春秋》一书性质的根本问题。此书之说例,虽是为其书而作,实则仍是说《春秋》之例。如《遇例》条云:“公与诸侯遇,志也,外遇不志也。其志者,以我有事接之也。所以谓外遇不志者,遇者小事,小事不志。”现在学者一般认为,所谓《春秋》之例,实际上是修史的一些用辞惯例,即使是这些例,《春秋》也未完全划一。因此,用例来阐明《春秋》大义,必然只能是臆度妄断。而刘氏之说例,即使不涉及所谓大义,也多臆说。如《弗不例》条云:“弗者,诡辞也;不者,直辞也。”此书于宋哲宗时被旨刊行,现存有宋嘉定九年汪纲刻于新安本、宋邵氏刻本、清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、汪刻丛书本、聚珍本、闽覆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玉经内传

    三卷、外编一卷。旧本题唐杨筠松(详见《撼龙经》)撰。此书不见于宋代诸家书目,传说杨氏师弟秘之不行于世,宋代吴克诚遇真人得受此经,其子吴景鸾发明其义,撰《天玉经外传》。据此,知其书始出于宋,是否为唐人之

  • 木天禁语

    一卷。元范德机(1272-1330)撰。范德机字亨父,一字范椁,清江(今湖北恩施)人。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官,后任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。范德机人称文白先生,与虞集等齐名。其诗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作

  • 香草校春秋左传

    六卷。清于鬯(详见《卦气直日考》、《周易读异》)撰。于鬯,南汇(今属上海市)人,清代著名学者。他的著述很多,主要有《香草校书》及《香草续校书》、《战国策注》等等,具有一定的影响。此书即所著《香草校书》

  • 瑟谱

    六卷。元熊朋来(12546-1323)撰。朋来字与可,豫章(今江西南昌)人。是书大旨以为在礼堂之上侑歌,唯瑟而已,他弦莫侑。自瑟教废而歌诗者莫为之谱,故作《瑟赋》二篇发明其理。复援据古义,参以新意,定

  • 尔雅直音

    ①二卷。清孙偘撰,偘字步陶,江苏高邮县人。是编列陆德明《音义序》于卷首,次为例言,附以乾隆乙卯(1795年)自识,次为总目。正文析《释诂》至《释乐》为上卷,《释天》至《释畜》为下卷。此编为便初学,不注

  • 读诗私记

    二卷。明李先芳撰。先芳字伯承,号北山,监利(今属湖北省)人。寄籍濮州(今属山东省)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八年(1547)进士,官至尚宝司少卿。著有《读诗私记》、《江右诗稿》、《李氏山房诗选》等。是书成

  • 左庵杂著

    无卷数。清末刘师培(1884-1920)撰。刘师培字申叔,号左庵,江苏仪征人,1917年受聘为北大教授,反对新文化运动,对经学、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,擅长骈文,著述甚丰,有《刘申叔先生遗书》等。

  • 濂亭文集

    八卷。清张裕钊(1823-1894)撰。查燕绪编。张裕钊字濂卿,一字廉卿。湖北武昌人。道光二十六年(1846)举人,官至内阁中书,历主江宁、湖北、直隶、陕西各书院。善作散文,工古文,书法亦佳,讲学于武

  • 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

    三卷。清廖平(详见《四益易说》)撰。他在写了《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》后,想改注《春秋公羊传》。他认为,清代学者刘逢禄《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》所言多为小节,而且间或引据其他二传以乱何休之义。因此他综括何休《

  • 使楚丛谭

    一卷。清王昶撰。王昶(1725-1806)字德甫,号述庵,又字琴德,江苏青浦人(今上海市),乾隆十九年(1754)进士,官至刑部侍郎。湛深经术,娴于政事韬略。时号通儒,学者称阑泉先生。著述宏丰,著有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