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左传诂

春秋左传诂

二十卷。清洪亮吉(1746-1809)撰。亮吉字君直,一字稚存,号北江,清代著名学者,先世居歙县(今属安徽省),后落籍阳湖(今江苏常州)。乾降庚戌(1790)一甲第二名进士,授编修。后因言事谪戌伊犁,不久赦归,改号更生居士。博览群书,精研经史、音韵、训诂及舆地学,诗文也称名家。经学与孙星衍齐名,诗与黄景仁并称。著作除《春秋左传诂》以外,还有《公羊穀梁古义》、《六书转注录》、《三国疆域志》、《东晋疆域志》、《十六国疆域志》、《西夏国志》等。诗文有《卷施阁诗文甲乙集》、《更生斋诗文甲乙集》,后人合其他遗著辑为《洪北汇全集》。洪亮吉认为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往往望文生义,不遵古训,于是搜采汉代学者贾逵、服虔等人旧注以及魏、晋、唐、宋说经诸书,也对后代学者之说时有采用,成《春秋左传诂》二十卷。分《春秋》经为四卷,《左传》为十六卷。训诂则以贾逵,许慎、郑玄、服虔为主,地理则以班固、应劭、京相旸、司马彪等为主,而对晋以前的舆地图经酌取。凡是用贾逵、服虔旧注的,注明“杜取此”,用汉魏诸儒旧注的,注明“杜本此”,用京相旸、司马彪诸人之说,注明“杜同此”,以示区别。对旧注中的古音、古字、俗字,依汉唐石经残本、《经典释文》及先儒之说信而可征者进行校正,疑者阙之。目的是为了保存《春秋》古学。洪亮吉曾说自孙炎反切之说出而汉魏之音亡,自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出而汉儒训诂失。此书主要在于明训诂、释地理,以纠正魏晋以后对《左传》的虚造附会之说,特别是对杜注孔疏批评较多。该书一反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的体制,依《汉书·艺文志》的著录,将经、传离析独立,分为经四卷、传十六卷。该书对研究《左传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该书有道光八年(1828)刊本、光绪四年(1878)授经堂重刊本、《皇清经解续编》本、《万有文库》本、《国学基本丛书》本、《四部备要》本。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校点整理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辛酉工赈纪事

    三十八卷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奉敕编。嘉庆六年夏,京师大雨数日,西北山洪暴发,是书即记载了这次抗洪救灾诸多情况,有皇帝依次下的谕旨,有内外臣等的奏折。前有仁宗御制序言,其中有“设遇水旱偏灾,皆应实力

  • 周易详说

    十九卷。清刘绍攽撰。刘绍攽,三原人。此书大旨以程传为宗,与《本义》有很大不同,与邵子先天之说也不尽相同。有所独见。唯独对汉儒旧训掊击过当,颇近于颠倒错乱。其议论纵横,也是大抵随文生义,所以往往自相矛盾

  • 尚书通义

    二卷。清邵懿辰撰。本书可能是残本,现仅存第六、第七,始自《召诰》,迄于《吕刑》,共十六篇。本书初名《尚书大意》,后改称《尚书通义》。卷首《尚书大意缘起》中邵氏曰:“今观孔、蔡之传《书》,理非不举,事与

  • 杨文懿集

    十二卷。明杨起元(约1592年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不详。杨起元,字贞复,广东归善人。万历五年(1677)进士,选庶吉士。累官吏部左侍郎。卒天启初年,追谥文懿。著有《识仁编》,已著录。此集为其孙廷春所刊。

  • 古籀汇编

    十四卷。近代徐文镜(生卒年不详)辑。文镜浙江临海人。是书由清汪立名《钟鼎字源》、吴大澂《说文古籀补》、近人丁佛言《说文古籀补补》、容庚《金文编》、罗福颐《古玺文字征》、商承祚《殷虚文字类编》汇辑而成,

  • 耐庵文存

    六卷。诗存三卷。清贺长龄(17851848)撰。贺长龄,字耦庚,晚自号耐庵,湖南善化人。嘉庆进士,历官至官兵部尚书。官湖南按察使任内,使狱无积案,为一时良吏,百姓感戴而歌之。其为文章皆缘事而作,不为泛

  • 隰西草堂集

    十二卷。明万寿祺(1603-1652)撰。万寿祺,字年少,一字介若、内景。江苏徐州人。崇祯三年(1630)举人。明亡后隐居浦西。他身著僧衣,自名慧寿,号明志道人,或曰寿道人,而饮酒食肉如故。与阎尔梅合

  • 龙沙学录

    六卷。明王在晋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在晋字明初,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万历进士。由中书舍人,累迁兵部左侍郎。天启二年(1623),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。旋改南京兵部尚书。崇祯元年(1628),历刑、兵两

  • 注解正蒙

    二卷。清李光地(1643-1718)撰。李光地字晋卿,福建安溪人。康熙进士,累官直隶巡抚,文渊阁大学士。著有《周易观彖》,已著录。《正蒙》宋张载著,九卷。取《易》“蒙以养正”之文,故称《正蒙》。其书本

  • 河上易注

    十卷。清黎世序撰。世序初名承惠,号湛溪,河南罗山人,嘉庆进士,官至南河总督,为一代治河名家,卒谥襄勤。《河上易注》概为其治河时所著。此书以义理与象数并重,认为程传本义空演义理不求象数,不足取。其欲融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