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左氏传解谊

春秋左氏传解谊

四卷。汉服虔撰,清马国翰辑。服虔字子慎,初名重,又名祇,后改为虔,东汉著名经学家,生卒年不详。河南荥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少年时以清苦立志,入太学受业,有雅才,举孝廉。汉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,遭乱病卒于行旅中,见《后汉书·服虔传》。服虔尤长《左氏春秋》,《隋书经籍志》著录有《春秋左氏传解谊》三十一卷、《春秋左氏膏肓释疴》十卷、《春秋汉议驳》二卷、《春秋成长说》九卷、《春秋塞难》九卷。《左传》服注影响很大。据《隋书经籍志》序说,诸儒传左氏传者很多,永平中能为《左传》者,擢高第为讲郎,贾逵、服虔并为训解,至魏时遂行于世。晋时服虔注与杜预注俱立于国学,后来只传服义。到隋时尊杜注,服虔之学才渐渐衰微。又据《经典释文叙录》说,九江太守服虔注解《左氏传》,江左中兴,立《左氏传》杜氏、服氏博士。而在北朝尤其有影响。《北史·儒林传序》说,河北诸儒,能通《春秋》者,并服子慎所注。可见服注在魏晋南北朝深受学者推崇。《春秋左氏传解谊》久佚,马国翰《玉房山房辑佚书》据宋代王应麟所辑《古文春秋左传》所引服说,补其缺漏,厘为四卷。服虔师承何自,已不很清楚,但从佚文可见服氏学之一斑。其注与郑玄、贾逵之说相近,注意对文义的疏通,文字训诂也不乏精义,对《左传》中所涉礼制也注意加以说明。据《世说新语·文学篇》说,郑玄欲注《春秋传》,尚未成,时与服虔遇宿客舍,先未相识。服虔对人说已注《左传》意。郑玄听之良久,多与己同,于是对服虔说:“吾久欲注,尚未了。听君向言,多与吾同,今当尽以所注与君。”这段记载不见于正史,但考服、郑说佚文多合,则《世说新说》所言不为无据。《春秋左氏传解谊》还有黄奭《汉学堂丛书》(《黄氏逸书考》)辑本一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梭山农谱

    三卷。清刘应棠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应棠,字又许,人称梭山先生,奉新(今江西奉新县)人。早年应试求仕,失意后使隐居梭山。《梭山农谱》分为耕、耘、获三卷。较为详细地讲解了耕、耘、获不同阶段进行的农事活动,

  • 泽雅堂文集

    八卷。清施补华(1835-1890)撰。施补华字均甫,乌程(浙江吴兴)人。同治九年(1870)举人。佐左宗棠幕,积军功,累迁至二品衔道员,未实授而卒。尝嘱其友镌小印曰:“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盖以功名自许

  • 将学要论

    见《将略要论》。

  • 桐山诗集

    十卷。明王伟(?-约1469)撰。王伟,字士英,湖南攸县人。明正统元年(1436)进士,历官户部主事,累擢兵部右侍郎。其所著尚有《诗学正蒙》,但久已散佚不存。另外其吴琛序刻本《桐山文集》,今亦未见。是

  • 李氏居室记

    五卷。明李濂(1488-1566)撰。李濂,字川父,祥符(今河南开封市)人。正德进士,历官山西佥事。嘉靖间免归。李濂少负俊才,慨然慕信陵君、侯生之为人。初受业于李梦阳,后不屑附和。里居四十余年。以古文

  • 四书讲录

    五卷。清胡统虞撰。统虞字孝绪,湖南武陵人,官国子监祭酒。是书一卷《大学》,二卷《中庸》,三卷《上论》,四卷《下论》,五卷《孟子》,系统虞在金台社为诸子讲学,其子觐征录而存之。统虞学宗阳明,唯不甚驳难朱

  • 春秋事义全考

    十六卷。明姜宝(详见《周易传义补疑》)撰。姜宝认为,《春秋》义在褒善贬恶,其中如所谓尊君父、讨乱贼、敦典庸礼、内安外攘的“经世之法”,也只于其叙事中见之。《春秋》“盖多直书而义见,即有笔削,其褒贬亦多

  • 江表忠略

    二十卷。清末陈澹然(生卒年不详)撰。澹然,安徽桐城人,近代古文家。先是澹然师方柏堂受意于曾国藩,为与太平天国军作战中战死的清军将帅作传,纂成数十卷,惟未刊印。三十余年后,两江总督刘坤一命澹然对此书加以

  • 孤竹宾谈

    四卷。明陈德文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德文,号石阳山人,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明嘉靖中以顺天府尹行部永平,馆于夷齐庙,公事之余,随笔纪载,因为永平为古孤竹国,所以书名便为《孤竹宾谈》。书中论断,多为僻

  • 荀子补注

    ①一卷。清刘台拱(见《论语骈枝》条)撰。是书为校勘《荀子》补正杨倞、汪中之作。仅九十六节,续十六节,大体精审。如谓《劝学》篇,“于越”作“干越”,“群焉”作“群居”。《君道》篇,“论德而定次”,“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