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集解

春秋集解

① 十二卷。宋苏辙(详见《诗集传》)撰。据其《自序》,此书初稿成于神宗熙宁间谪居高安之时,其后又再三修改而定稿。其时王安石当政,苏氏兄弟因与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京。而当时王安石又诋《春秋》为“断烂朝报”,废之不列于学官,加之当时孙复一派尽弃三传的学风泛滥,苏辙因经传并荒,故作此书以矫之。其说以《左传》为主“《左氏》之说不可通,乃取《公》、《穀》、啖、赵诸家以足之”。《自序》称:“余少而治《春秋》,时人多师孙明复,谓孔子作《春秋》略尽一时之事,不复信史。故尽弃三传,无所复取。余以为左丘明,鲁史也。孔子本所据依以作《春秋》,故事必以丘明为本。……至于孔子之所予夺,则丘明容不明尽。故当参以《公》、《穀》、啖、赵诸人。”自杜预以后五百年间,《左传》学一直为治《春秋》者之主流,自唐啖助、赵匡至宋孙复、孙觉,乃提倡“弃传求经”,学风为之一变。苏氏再倡《左氏》释经,反对深文周纳以追求微言大义与褒贬,重视史实,学风亦为之又一变。苏氏于三传之中独重《左传》,正是由于其重视训诂与史实,因此他常把前人深求之义例看成单纯的训诂与史实问题。如隐公四年《经》“公及宋公遇于清”,《穀梁》云:“不期而会曰遇。遇者,志相得也。”即是不期而会,则未必是志相得,其自相矛盾显见。杜沄云:“遇者,草次之辞。二国各简其礼,或道路相逢也。”苏氏用杜义,释之曰:“礼盛曰会,简曰遇”,可谓简而赅。但其尊《左》而轻《公》、《穀》,亦有失偏颇。正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引陈宠绪《跋》所指出,《左传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各有得失,若尽据《左传》而诋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,此乃因噎废食,亦不可取。现存有元刻印本、明刊本、《两苏经解》本、经苑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② 三十卷。吕本中(1084-1145)撰。吕本中字居仁,原名吕大中,宋代著名诗人、理学家。吕本中北宋末官至祠部员外郎,南宋初赐进士,累迁中书舍人,兼侍讲,权直学士院,学者称之“东莱先生”。吕本中以诗擅名,其诗颇得黄庭坚、陈师道句法,诗家多称之“吕紫微”、“东莱”之号稍隐。吕氏著述颇多,除此书外,还有《童蒙训》、《师友渊源录》、《东莱诗集》、《紫微诗话》、《江西诗派宗社图》等书。此书乃自三传而下,集诸儒解经之说而为之。其所集诸儒,主要是陆淳、刘知几、孙复、孙觉、刘敞、苏辙、程颐、襄陵许氏、胡瑗数家。此书虽全无吕氏议论,但采择较精。朱熹曾说:“吕居仁《春秋》亦甚明白,正如某《诗传》相似。此书旧刻题曰吕祖谦撰,误,《四库提要辨之甚详。然吕本中传林之奇,而林之奇则吕祖谦之师,二人亦有渊源。现存有康熙《通志常经解》本,乾隆本。

十二卷 附 春秋集解绪余 一卷春秋提要补遗一卷。清应撝谦(详见《周易集解》)撰。《春秋集解》节录《左氏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以及胡安国《春秋传》,并引其余诸家之说,互为参证,然后作者再行折衷,提出自己的看法。书后所附《春秋集解绪馀》为应氏门人钱塘凌嘉邵(邵一作“印”)补辑,其中凡属撝谦之说,则冠以“应氏”二字,嘉邵之说则低一格书写,以示区别;此书系摘取《春秋》经文中有疑义的内容加以论析。又《春秋提要补遗》一卷,《四库提要》认为此书“不书撝谦姓氏,当亦嘉邵所著”,邵懿辰《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法》则似以为仍属应氏,书分《春秋》中有关内容为若干门,如军赋、祭祀等等,再分别辨析。手稿原藏杭州汪氏振绮堂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经释要

    十八卷。崔适撰。崔适(1852-1924)字怀瑾,又字觯甫,浙江吴兴(今湖州)人。初受业于俞樾,治校勘训诂之学,专讲今文经学。曾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。崔适治经学本宗郑学,不分今古。后在俞樾家见康有为《新

  • 古括遗芳

    四卷。旧本题南山郑宣辑,未著其时代,亦无序跋。据书中所录,止于明天顺间,则为明人。本书裒辑处州之文共三十三家,分序文、奏疏、策论、辨说四门。采摭甚略,似仅抄撮志乘而成,未博考诸集。其考证亦多讹陋,如:

  • 御定执中成宪

    八卷。清爱新觉罗·胤祯(详见《御纂孝经集注》)敕撰。是书于雍正六年(1728)始撰,雍正十三年(1735)书成奏进,宣付武英殿校刊,乾隆三年(1738)完成,御制序文颁行。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

  • 四书贯解

    一卷。清孙锡畴撰。孙锡畴,山西阳城(今河南原阳)人,生卒字号不详。著述有《四书广义》、《四书正俗》、《四书贯解》、《学官谱》、《阳武县志》。除是书外,其余均已散佚不全。是书题名贯解,其意当是贯通全部或

  • 圣学启关臆说

    三卷。明龙遇奇(生卒年不详)撰。龙遇奇字才卿,号紫海,吉安(今属江西)人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中进士。官至监察御史。此书是他巡按陕西时,与诸生讲学的语录。分为八关,一曰《迷悟》、二曰《浓淡》、三曰

  • 吴县志

    八十卷。曹允源、李根源纂。李根源(1879-1965),字印泉,别号高黎贡山人,云南腾冲人。嗜学善书。留学日本,追随孙中山革命,是云南“重九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。曾任省长、云贵监察使、内阁总理等职。著作

  • 说桥词

    一卷。清王鸣盛(1722-1797)撰。王鸣盛字凤喈,号礼堂、西庄,上海嘉定人。乾隆十九年(1754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官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因滥用驿马降为光禄寺卿。二十八年(1763)

  • 楚辞订注

    四卷。清许清奇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清奇,字赏夫,福建漳州人。《订注》大抵依黄文焕《楚辞听直》、林云铭《楚辞灯》的说法,订注屈原作品。收注的作品,除《汉书·艺文志》所录二十五篇之外,又收《招魂》、《大招

  • 满汉类书

    三十二卷。清桑额(生卒年不详)撰。桑额字省斋。由起居注收掌官,改授山西内院七品笔帖式。专司抚署公牍,翻译清汉事务。此书为桑额历经二十余年,为官公务之余,利用闲暇时间编辑而成。成书于康熙三十九年冬月,在

  • 阳明先生浮海传

    一卷。明陆相撰。陆相,字良弼,余姚(今属浙江)人,明臣,生卒不详。弘治六年(1493)进士,官至长沙府知府。该书主要记载明哲学家、教育家王守仁(字阳明)正德(1506-1520)初年被贬龙场驿丞时,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