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晦庵集

晦庵集

一百卷。《续集》五卷。《别集》七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朱熹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别称紫阳,徽州婺源(今江西婺源县)人。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。绍兴十八年(1148)进士,授泉州同安主簿。孝宗即位,数上言反对主和,与宰相汤思退、洪适不合,归。其后历任枢密院编修官,知南康军、提点江西刑狱公事、秘阁修撰等职。光宗时,任江东转运副使,知漳州、潭州。宁宗时,任焕章阁待制、待讲。时韩侂胄擅权,禁道学,朱熹被劾。庆元四年(1198),宁宗亲订伪学逆党籍,他在其中。两年后病卒。谥文,赠太师,追封信国公,改徽国公。朱熹是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,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学说,为理学之集大成者,世称“程朱学派”。朱熹认为理和气不能分离,“天下未有无理之气,亦未有无气之理”。强调“理在先,气在后”;“天理”和“人欲”的对立,要求人们放弃“私欲”服从天理。主张恢复三代之治,愿“周孔之道”常存。他的学说,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。朱熹为学强调穷理,认为“穷理之要,必在于读书;读书之法,莫贵于循序而致精;而致精之本,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”。所以他竭其精力,研究六经孔孟。他论文,认为“古文之与时文,其使学者弃本求末,为害等尔。”论诗,认为只应论志之所向高下,不应论工拙,如果留情于工拙,则“葩藻之词胜,言志之功隐矣。”他是理学家中谈文最多的人,他重视穷理致知,论述中亦有不少独到的见解。朱熹著作甚富,广注典籍,对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。其著作影响最大的有《四书集注》、《诗集传》、《楚辞集注》、《通鉴纲目》、《周易本义》等。自为诗文则有《晦庵集》一百卷、《续集》五卷、《别集》七卷,为康熙时蔡方炳、臧眉锡所刊,方炳书后题曰“朱子大全集”。今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另有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一百卷、《续集》十一卷、《别集》十卷。《四部丛刊》本、《四部备要》和《洪氏唐石经馆丛书》等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书億

    二卷。清李仲昭撰。仲昭字天隐,浙江仙居(今浙江仙居)人。是书首有自序,分上下卷,上卷《论语》,下卷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。以“億”为名,仿前人“老子億”,大旨好创新解,而说《论语》最详,所说大都

  • 五代会要

    三十卷。五代王溥(详见《唐会要》)撰。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,做过秘书郎,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、右仆射,故详于五代见闻。在本书中,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

  • 包参军集

    六卷。明包大中(约1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包大中,字庸之,别号三川,浙江宁波人。官福建建阳县县丞。是集随事立名,有《薄游集》、《武夷集》、《归来集》、《雁集》各一卷。《东征漫稿》二卷。《薄游集》题为卷

  • 载花舲

    清徐士俊(详见《香草吟》条)撰。共三十二出。最末出《浆水令》尾声载云:“曲波园七种新编定,还有《香草吟》未曾求政,待我回到稽山待请评。”是《香草吟》成在《载花舲》之后,所谓曲波园七种不知是传奇否,今所

  • 礼论钞略

    一卷。南朝齐荀万秋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荀万秋,字元宝,颍川颍阳(今河南许昌)人。宋孝武初为晋陵太守,入齐,官御史中丞。附见《南史·荀伯子传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《礼论要钞》十卷,下云“梁有齐御

  • 梁任公文钞

    三卷。清梁启超(1873-1929)撰。梁启超字卓如,号任公,别署饮冰室主人等。广东新会人。生平见《饮冰室合集》条。此编文钞,多系报章论说。如卷二之《国家运命论》、《国性篇》、《与革命相摈之原理及其恶

  • 性理群书句解

    二十三卷。南宋熊节(生卒年不详)编,熊刚大(生卒年不详)注。熊节字端操,建阳(今属福建)人,官至通直郎,知闽清具事。熊刚大亦建阳人,受业于蔡渊、黄干。为朱熹的再传弟子,嘉定进士,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

  • 古今列女传

    三卷。明解缙(1369-1415)等奉敕撰。解缙,字太绅,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明洪武(1368-1398)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学士,主修《永乐大典》,著有《文毅集》、《春雨杂述》等。《古今列女传》

  • 律吕图说

    ① 九卷。清王建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建常字仲复,渭南(今陕西渭南)人。是书成于康熙戊辰(1700)年,自称耗费四十多年心血始成此书。书中大都依蔡元定的《律吕新书》的次序作图说,尤其是重申候气之法。还引

  •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

    一卷,清王国维撰。王国维(详见《五代两宋监本考》条),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,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。曾留学日本,入东京物理学校。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。受康德、叔本华、尼采思想学说影响。光绪二十九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