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文端公行状述
一卷。清朱必阶等撰,所记乃其父朱轼事迹。朱轼(1665-1736)字若瞻,又字可亭。江西高安人。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进士,历任浙江巡抚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吏部尚书、文华殿大学士等官,卒谥文端。此编虽未分年隶事,但记载较详,所录奏疏,首尾实具。如规划畿辅营田水利章程、禁止滥刑、盐政去弊等疏,颇可参考。此书有道光年间刊本。
一卷。清朱必阶等撰,所记乃其父朱轼事迹。朱轼(1665-1736)字若瞻,又字可亭。江西高安人。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进士,历任浙江巡抚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吏部尚书、文华殿大学士等官,卒谥文端。此编虽未分年隶事,但记载较详,所录奏疏,首尾实具。如规划畿辅营田水利章程、禁止滥刑、盐政去弊等疏,颇可参考。此书有道光年间刊本。
二十四卷。明张元祯(1437-1507)撰。张元祯,(一名元徵),字廷祥,号东白,南昌(今江西南昌市)人。明天顺四年(1460)进士,授编修,参与修明英宗实录。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,进春坊左赞善,累官至
一卷。明唐枢(详见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。其立名本之韩非“说难”,皆以阐明心学为旨。其首篇末云:“迹其意之所来,道其往之所止,明通而通,力极而极,势驻以驻,详于参伍之变,因于性情之宜。以此七语,别为七篇,
一卷。元吴莱撰。吴莱(1297-1340),字立夫,本名来凤,浦阳(今浙江浦江)人,延珮间因举进士不第,隐居深山,钻研经史。著有《渊颖吴先生集》、《尚书标说》、《春秋世图变》、《唐律删要》等11种,纂
一百卷。载龄等奉敕修。载龄,道光进士。官至兵部、户部尚书,大学士,袭不入八分辅国公。是书首载同治十二年(1873)请修“则例”的奏疏。全书分十六类,为户口、田赋、库藏、仓庾、漕运、盐法、茶法、参课、钱
一卷。清徐宗干(1796-1866)自述。宗干字树人,江苏南通人。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进士,历任山东曲阜、武城、泰安等县知县,高唐、济宁等福建巡抚等官,著有《斯未信斋文集》行世。谱主卒于同治五年
十九种,一百九十四卷。清黄丕烈(1763-1825)编辑。黄丕烈字绍武,号荛圃,又号复翁、佞宋居士,江苏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乾隆举人,官主事。喜藏书,得宋刻图书百余种,题其书室为“百宋一廛”,乾嘉之
二卷。明吕坤(1536-1618)撰。吕坤字叔简,号新吾,宁陵(今属河南)人。隆庆五年(1571)中进士。历任襄垣知县、户部主事、山东济南道参政、山西按察使、陕西右布政使、刑部侍郎等职。万历二十五年(
九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王周撰。王周,字质斋,自号雁湖钓叟,嘉兴(今浙江嘉兴市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屡试不第,诗率意直书,不拘格律。著有《雁湖钓叟自在吟》。是集凡九卷。以其诗创作先后为序编次。其诗大都率意
十六卷,首一卷,清郑一崧修,颜铸等纂。郑一崧,乾隆末年任永春州知州。永春州志可考者始于明万历四年。其后曾数修。郑一崧任县令后,以旧志多有不足处,又设局重纂,终成此书。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刻印。共十
一卷,附《文献私记》一卷。清邱宪(生卒年不详)编。邱宪,原名崧生,字啬庵。其家族自明初由明州(今浙江宁波)迁居江苏淮安县,至宪已五十五世,历代门弟颇盛,擅文笔有著作者近四十人,因历经河患、兵乱,文稿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