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比雅

比雅

十九卷。清洪亮吉撰。洪亮吉(1746-1809)初名礼吉,又名连;字君直,又字稚存,号北江。江苏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,祖籍安徽歙县。乾隆十五年(1790年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充国史馆纂修官。嘉庆三年(1798),因批评朝政被谪戍伊犁三年,赦归后,改号更生居士,放浪山水十余年。于书无所不窥,通经史、音韵、训诂、地理之学。尚著《六书转注录》八卷、《春秋左传诂》二十卷等。洪氏孙用懃谓稚存撰是书“意在增补《尔雅》之缺漏,以为及门之指归”。陈庆镛序谓《比雅》“依《尔雅·释训》、《释言》之例,属辞比事,归当合一。凡经传遗言,以及《老》、《庄》、《荀》、《管》、《逸周书》、《白虎通》、马、班二史,汇辑贯成一卷,曰《转注考》”。据此可知是书亦名《转注考》。《比雅》广泛搜辑意义相近、相对,或相关的语词,所谓“两两比并”者,博引书证,详加辨析。所释语词如:嬴、长也;缩,短也。伤良为谗;害良为贼。天地四方曰宇;古往今来曰宙。阳之精气曰神;阴之精气曰灵。行曰商;止曰贾。无谷曰饥,无菜曰馑。有墙曰苑;无墙曰囿。小曰舟;大曰船。樵取薪也;苏取草也。有足谓之虫;无足谓之豸。雄曰凤,雌曰凰等。所释词语多两两比并,故名“比雅”。是书分《释诂》、《释言》、《释训》、《释天》、《释地》、《释山》、《释水》、《释人》、《释宫》、《释器》、《释乐》、《释舟》、《释草》、《释木》、《释虫》、《释鱼》、《释鸟》、《释兽》、《释畜》等十九篇,一篇即为一卷。“其书是洪氏随手辑录,未加整理。稿旋遭火,首尾焦烂,付刊时仍照原稿,颇多误入之处,释木误入《释诂》,释鸟误入《释诂》等极多”(《中国训诂学史》)。本书体例不够严谨,收词亦失于芜杂,引文不标篇卷并时有删节。《比雅》收入《洪北江全集》。单行之本有《玲珑山馆丛书》本、《粤雅堂丛书》本、《益雅堂丛书》本、《授经堂遗书》本,商务印书馆《丛书集成》据《粤雅堂丛书》本排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汉公卿表

    一卷。清练恕撰。练恕,广东连平州人。练廷璜之子。练廷璜序中载记,练恕幼年很聪明,九岁能读《汉书》,十一岁作《后汉书公卿表》。很勤奋,寒暑不间断,经三次易稿而成。后来得了喀血病,父不许他再看书,他仍然找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难经校订

    《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》四卷,《难经校订》一卷。清姚凯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姚凯元字子湘,号雪子,归安(今属四川省)人。曾官光禄寺署正。其先祖为礼部尚书。此书今仅存卷三至卷六,称为残本。姚氏此书援引皇甫

  • 孝经说

    三卷。陈伯陶撰。陈伯陶字子砺,广东东莞(今东莞)人。官至江苏布政使。少从陈澧学。是书分三篇:首篇论《孝经》与《春秋》相表里,言修《春秋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,说《孝经》以明君臣父子之行,最得其旨。次篇言曾

  • 明氏实录

    一卷。明杨学可撰。杨学可,明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西)人,著有《明氏实录》。其书记载明玉珍父子始末,元朝末年时明玉珍起兵窃据巴蜀一带,仅一传而灭亡。书中所叙述的史事详尽而且确实,可以与正史相参考,作者作《

  • 诚斋传奇二十四种

    明朱有燉(1379-1439)撰。生平见《诚斋传奇二十六种》。此本存有杂剧二十四种。核其目唯《天香圃牡丹品》,《福禄寿仙官庆会》,《神后山秋狝得驺虞》,《黑旋风仗义疏财》,《洛阳风月牡丹仙》五种为北京

  • 密庵先生诗稿

    十卷。明谢肃(约1386年前后在世)撰。谢肃为明代诗文作家,字原功。上虞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少与唐肃齐名,时称“会稽二肃”。明初,隐于里。洪武十九年(1386)举明经,官福建按察司佥事,后以事

  • 江上草堂诗集

    不分卷。清清瑞撰。生卒年未详。清瑞字斋山。蒙古驻防旗人。补镇江府学生员,年逾二十,即弃举子业,专习古文词,尤肆力于诗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),英人犯镇江,下令访知名士。众首以瑞对,随以礼延至兵舰,瑞

  • 四声易知录

    四卷,附《傍旁举略》一卷。清姚文田撰。姚氏生平著述,见“说文校议”。卷首自序略云:今之科举官韵取唐韵而强并之,其原出于刘渊,而任臆删汰,不知其所由始,大率取便场屋,初无义例,故有一字数音而止载一二音者

  • 诸儒学案

    八卷。明刘元卿(1544-1609)撰。刘元卿字调父,初号旋字,改号泸潇,安福(今属江西)人。隆庆举人。会试对策,极陈时弊,主考官不敢录取。归师同邑刘阳,遂绝意科名。后召为国子博士,擢礼部主事。未几,

  • 易经述

    无卷数。清陈诜撰。陈诜字叔大,号实斋,海宁人,康熙十一年(1672)举人,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。谥号清恪。其书以六十四卦每两卦为一篇,前列经文而以总论尾随其后。前无序文,也没有凡例。观其两卦合并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