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氏学韬
十六卷。明沈尧中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尧中,字执甫,嘉兴(今浙江省嘉兴市)人。明万历八年(1580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。此书共十六卷,沈尧中在自序中说:为纲二十有四,为目三百五十有八,皆宇宙内鸿钜之事,非草木、鸟兽之类。但其书杂采旧文,并无所考订,也无所别择,如日、月、星、宿诸占,完全录自《天官书》,而并不知太初之法最为疏漏。论周官则又过于信奉俞庭椿之说,认为冬官不亡,散见五官,而不知割裂五官,有乖经义。属杂驳之学。
十六卷。明沈尧中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尧中,字执甫,嘉兴(今浙江省嘉兴市)人。明万历八年(1580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。此书共十六卷,沈尧中在自序中说:为纲二十有四,为目三百五十有八,皆宇宙内鸿钜之事,非草木、鸟兽之类。但其书杂采旧文,并无所考订,也无所别择,如日、月、星、宿诸占,完全录自《天官书》,而并不知太初之法最为疏漏。论周官则又过于信奉俞庭椿之说,认为冬官不亡,散见五官,而不知割裂五官,有乖经义。属杂驳之学。
二卷。明高应冕(约1549前后在世)撰。高应冕,字文中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三年(1534)进士,官光州知州。著有《白云山房集》。此集为高应冕文集。共二卷。所录序、记、杂文共八十七
十六卷。清李滋然撰。李滋然,字命三,四川长寿(今长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光绪十五年(1889)进士,官至广东电白县知县。这部书作于宣统庚戌年(1910)。是书首载清德宗整顿学务要求读经的诏谕,次录张之洞
不分卷。清卢豪然(生卒年不详)撰。豪然字杰夫,江苏宜兴人,雍正元年(1723年)举人。其曾祖象晋,为明宣大总督象升之弟。象升另有一弟象观。清兵入关后象升殉难贾庄,象观起兵而败,死于震泽,宗族赴难者一百
七卷。明郑履淳撰。郑履淳字叔初,海盐(今属浙江)人,生卒不详。嘉靖四十年(1561)进士,官至光禄寺少卿,乃郑晓之子。晓字窒甫,嘉靖进士,以兵部侍郎总督漕运,御倭有功,官至兵部尚书,为严嵩所恶,落职归
一卷。清宋懿修撰。懿修,浙江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,官至山阴训导,著有《观澜录注》、《经书笔记注》、《读书笔录注》等书。《中庸余论》乃安溪李光地所著,其分《中庸》为十二章。懿修就此书作论,取义理可互相申
一卷。清汤球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:“《三十国春秋》三十一卷,梁湘东世子萧方等撰。”萧方等(528-549),字实相,湘东萧绎(元帝)长子。因母徐妃失宠,为父所恶,曾参予讨伐侯景叛军,后率军南讨河东王
二十卷。清章邦元撰。邦元字午峰,一字伯善,号悛生,安徽铜陵人。诸生。该书以朱子纲目及金氏前编、商辂后编为基础,有所论断,随笔札记。探经义,按时势,不作附会迂腐之谈。指出世道人心之消长所系,一代规章制度
一卷。附《春秋徐氏音》一卷。晋徐邈(344-397)撰,清马国翰辑。徐邈字仙民,东晋著名经学家。原籍东莞姑幕(今山东诸城西北),西晋末其祖父携家南渡,家于京口(今江苏镇江)。勤行励学,博涉经史,太元十
法国人、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鲁不鲁乞(Guillaume de Rubruquis,约1215-1270,又译卢卜鲁克)的行记。1253年,鲁不鲁乞受法国国王派遣出使蒙古。是年底,他到达蒙哥汗冬季行宫,
十卷,首一卷,清姚循义修,李正曜纂。姚循义,浮梁人,拔贡,乾隆七年(1742)任南靖县知县。李正曜,儒学教谕。南靖县志,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邑令陈宗愈。其后一百五十年,官者近百人,无过问修志事者。姚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