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雅县续志
十二卷首一卷。清郭世祐纂辑。郭世祐,曾任青神县知县和洪雅县知县。郭世祐任县令后,见县志自王好音纂修后又已约七十年未修,欲重修之。然经费不足,开雕匪易。因遵旧本条例,次第增修。自嘉庆十九年(1814)起,至光绪九年(1883)止,各类资料,详尽补入,是为兹篇。《洪雅县续志》光绪十年(1884)刻本,此志所续为王志后七十年史事,其祀典迎春后有迎霜降一节,每岁以武职之长主之,似是秋季检阅之礼,在诸志中为创见。然其不足之处是艺文所收过滥,如观风文告等,并收入。
十二卷首一卷。清郭世祐纂辑。郭世祐,曾任青神县知县和洪雅县知县。郭世祐任县令后,见县志自王好音纂修后又已约七十年未修,欲重修之。然经费不足,开雕匪易。因遵旧本条例,次第增修。自嘉庆十九年(1814)起,至光绪九年(1883)止,各类资料,详尽补入,是为兹篇。《洪雅县续志》光绪十年(1884)刻本,此志所续为王志后七十年史事,其祀典迎春后有迎霜降一节,每岁以武职之长主之,似是秋季检阅之礼,在诸志中为创见。然其不足之处是艺文所收过滥,如观风文告等,并收入。
十卷。清朱士彦(生卒不详)撰。朱士彦字休承,号永斋。江苏宝应人,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。嘉庆进士,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。著成《河渠》一书,故于河淮最熟,曾上疏进河防五策。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。卒谥文定。是书
十卷。明唐顺之(1507-1560)撰。唐顺之,字应德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年二十三,举嘉靖八年(1529)会试第一,改庶吉士。后视师浙江,与胡宗宪协谋讨倭寇,因功擢右佥都御史。嘉靖三十九年,卒于通
十卷。明程曈(生卒年和事迹不详)撰。程曈字峨山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著有《新安学系录》、《新安文献》、《紫阳风雅》等书。此书是编录朱熹辨正异学的语录,以批驳陆九渊、王守仁的学说,共为九卷。最后一卷则杂
四卷。清江藩(1761-1831)撰。藩字子屏,号郑堂,江苏甘泉(今江都县)人,少学于惠栋、余肃客、江声,著有《汉学师承记》等。此书一开始便讨论明堂的问题。认为夏后氏的世室,殷人的重屋,这种制度郑、贾
一卷。清索宁安撰。索宁安,字静园,姓钮祜禄氏,满洲镶黄旗人。领侍书内大臣,二等伯。是书依次叙述了元旦行礼仪注,春冬二季祭大神、祭天还愿、作酒、打糕、逐月供献波罗叶苏叶饽饽、鸡鹅雉鱼、炸角子、炸穆丹、除
七卷。明薛论道(生卒年不详)撰。薛论道字谈道,一字谭德,号连溪居士,定兴(今河北易县)人。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。八岁能属文。亲没,家贫,诸弟弱,遂辍学而读兵书,自负智谋,许建辟其为参谋,从军三十年
三卷。清任大椿(1738-1789)撰。任大椿,字幼植,又字子田,江苏兴化县(今江苏兴化)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恩科举人,三十四年(1769)进士,累官御史,尝充四库编修,尤长名物,著有《经典弁
清蒋士铨撰。其生平见《冬青树》条。此剧写丞相张居正欲使其子进士及第,求汤显祖助之,被汤显祖拒绝。隐奸陈眉公怀怨汤显祖曾为所辱,而图阻止汤显祖及第。汤显祖遂不应试而归乡,作《还魂记》(即《牡丹亭》)。娄
四卷。清曾国藩(1811-1872)撰。曾国藩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省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任翰林院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等。擢礼部右侍郎,历署兵、吏等部侍郎。曾从唐鉴、倭仁学习程朱理学。同治七年(1868)任
四卷。明方时化撰。该书是时化之子方庞的听讲笔记,所以取名“述谈”,是方氏《易》学的第三种书。书中含《密义述》二十则、《名象述》十二则、《卦爻述》四十则、《凡例述》十二则。首卷之末有佛家三乘之说,可见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