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卷。明万道光(约1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万道光,字日章,江西临川人。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文翠馆集》。是集凡十卷。道光之学以金溪为宗,其说经诸篇,皆疏于考证。如或谓“纲目不出朱子手”,道光则以为无可考,
四十八卷。清彭申甫撰。彭申甫字丽崧。湖南长沙人。道光乙未(1835)举人,候选通判。书中对李氏集解、王氏易注、程氏易传、朱氏本义的原文全部采录,并把陆氏《经典释文》、孔氏《周易正义》及汉魏晋南北朝、隋
一卷。北宋司马光(详见《资治通鉴》)撰。该书为司马光修《通鉴》时所定凡例。孝宗乾道二年(1166),光遗稿已散乱,仅存的一部分,脱略亦十分严重,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,为三十六例,付之于梓。原文
三十卷。明王志长撰。王志长(生卒年不详),字平仲。明代“三才子”之一,王志坚(1576-1633)之弟,昆山(今江苏昆山)人,万历中举人。事迹见于《明史·文苑传》其兄志坚传中,称其亦深于经学,尤精“三
六卷。清程国彭(1662-1735)撰。程国彭字钟龄,号恒阳子,法号普明子,天都(今安徽歙县)人。少年时因多病而致力于医学研究,读书广博而勤于钻研,临证经验丰富,兼通内、外科,并有高尚医德,颇有医名,
八卷。清陈澍编。陈澍,字雨夏,浙江嘉兴人。生卒年及生平不详,岁贡生。本书汇选唐、宋、元人之词,共二千六百多首。其书由陈澍所手抄,为旧未刊印之本。
二卷。英国嘉托玛(1842-1914)撰,英国山雅谷(生卒年不详)上海蔡尔康同译。嘉托玛,英国领事官。1861年为驻华领事馆翻译学生,1872年任驻广州领事馆翻译,1877年任驻上海领事,1889年任
五卷。王复礼撰。王复礼,清康熙年间钱塘人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、《中国丛书综录》均未著录其书。据《贩书偶记》时令类,称此书为“钱塘王复礼撰、无刻书朝代,约康熙壬午(1702)杭城尊行斋刊。”
一卷。明李长祥撰。长祥字研斋,夔州(今四川东部)人,崇祯十六年(1643)进士,入翰林为史官,授少司马都帅于外。清兵入关后,被捕就义。著有《天问阁集》。该书记甲申廷臣,撰于顺治三年(1646)之后。卷
八卷。明李云翔(生卒年不详)编。李云翔,字为霖,江都(今江苏省江都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明天启七年(1627年),取坊本《诸子汇函》割裂其文,分为二十六类,其杜撰之诸子名目,则一仍其旧。古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