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火攻挈要

火攻挈要

三卷。旧题泰西汤若望授,焦勖述。汤若望(1591-1666),德国传教士。明天启二年(1622)来华。崇祯初,日食失验。徐光启上言修改历法,汤若望被征入局,掌推算。在京时也为明廷监制西式火炮,传授火器制造技术。焦勖,无史传,生卒年月不详。宁国(今安徽贵池)人。此书前有其《自序》一篇,言曾“就教于西师”,潜心研究西方科学技术。目击时世艰危,“虏寇肆虐,民遭惨祸”。而历代兵书所载火攻虽然详备,终因时异势殊,“似非今日救急之善本”。而一些火攻专著,也多“索奇觅异、巧立名色,徒炫耳目,罕资实用”,遂有志于述作,发奋苦心,撰成是书。书前一卷为《火攻挈要诸器图》,详图绘制各种火器样式。正文分上、中、下三卷。凡四万余言。上卷十六篇,首篇《概论火攻总原》。以下诸篇所述为火铳的种类和制造工艺。如狼机、鸟枪、火箭、喷筒等。中卷十五篇,言火药原料的选取,火药的制造、贮存、性能及配方,火铳的试放、安装、运输诸法,以《火攻根本总说》收结。下卷四十二篇,言各种火器制造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,如《攻铳说略》、《模窑避湿》等篇。又述使用火器作战的战术原则,如《火攻纪余》、《火攻问难》等篇。书中所述各种火器的设计,火药的配置等等技术,皆为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军事技术,令人大开眼界,对以后中国火器的研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此书清道光辛丑(1841)扬州重刊本时,改名曰《则克录》(《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》邵章续录)。此书刊本有明崇祯十六年(1643)刻本,今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。清康熙内府抄本,藏故宫博物院。道光辛丑刊本,藏军事科学院图书馆。《海山仙馆丛书》收有此书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据此本排印,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满蒙合璧圣谕广训

    二卷。雍正二年(1724)世宗敬承先志,所颁行的《圣谕广训》,有汉本、有满汉合璧,及满汉别行,乃至满蒙汉三合本。前后《四库全书》皆分别著录。此满蒙合璧本,分上下两册,无汉字,系雍正朝殿本。书之格式,与

  • 右台仙馆笔记

    十六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,道光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,治经、子、小学,撰《群经平议》、《诸子平议》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。俞氏精句读,审字义

  • 簳珠仙馆诗存

    七卷。清吴庆焘(约1900前后在世)撰。吴庆焘字宽仲,号烟然,榜名庆恩,字文鹿,湖北襄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光绪十一年(1885)举人,官江西候补道。本书系作者晚年自定稿卷。王乃征撰《弁言》说:“庆焘少作

  • 崧台书

    五种,十四卷。清景日眕(详见《说嵩》)撰。该书收《崧台学制书》九卷附《摄篆半月录》一卷《荐后录》一卷、《崧台最录》一卷、《嵩台随笔》二卷。是书为景日眕任官广东时所撰,均为治政折狱情事。其中《嵩台随笔》

  • 乡党典义

    二册不分卷。清魏晋(生卒年不详)撰。晋乃衡阳人。是书取经传中的制度、名物,来考订《论语·乡党篇》。其遍稽诸经传,根据诸注疏,取证于婺源江永的《乡党图考》。讨论其源流,参证其得失,颇为精密。晋自序中称是

  • 续行水金鉴

    一百五十七卷。清黎世序等奉敕撰。此篇乃续傅泽洪之书而成。世序校阅档案,咨取图籍,以康熙六十年(1721)后,各书所载事宜,均载录完备。其于六十年以前之事关工程者,亦摘录之。道光十二年刻本。所述内容为:

  • 文致

    不分卷。明刘士鏻(约1654前后在世)编。刘士鏻浙江杭州人。字号履迹待考。崇祯四年(1631)进士。此书辑汉、魏、六朝以至明人所著,通为一书。不分卷数,但别列为十七门。诠次颇伤芜杂,无所取裁。《四库全

  • 满汉吏治辑要

    一卷。清高鹗撰。高鹗,字兰墅(或作兰野),一字兰史,别署红楼外史,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刑科给事中。本书是他在嘉庆十四年(1809)任内阁中书时撰著的。其目的在于让各级官吏认识到自己是国家

  • 渔洋山人著述

    四十种,二百五十三卷。清王士祯(详见《古欢录》)撰。王士祯著述甚多,仅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就收著录及存目书达二十六种。《渔洋山人著述》收王士祯诗集七种、诗集精华一种、文集一种,杂著十五种、唐人诗选三种、明

  • 行在阳秋

    二卷。清戴笠(1614-1682)撰。笠字耘野,初名鼎,字则之,吴江(今属江苏)人。明末诸生。明亡后入秀峰山为僧,后还俗,以教授自资,勤于著述。著有《流寇长编》、《永陵传信录》、《甲申剩事》、《鲁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