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珩璜新论

珩璜新论

又作《孔氏杂说》。一卷。北宋孔平仲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孔平仲字毅父,又作毅甫、义甫,临江新淦(今江西新干)人。治平二年(1065)进士,为秘书丞、集贤校理。元祐中提点江西刑狱,坐置英州。绍圣中,言者劾其元祐时附会当政,出知衡州;又劾其不推行常平法,继韶州。崇宁初,召为户部金部郎中,提举永兴路刑狱,帅鄜延、环庆,党论再起,被劾罢而卒。孔平仲长于史学,工文词,著有《续世说》、《谈苑》、《朝散集》等多种著作。是书一名《孔氏杂说》,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即引作《杂说》。清修四库全书采进本卷末有淳熙庚子(1180)吴兴沈诜跋,称渝川丁氏刊本已名《珩璜论》。说明宋时此书就有二名。大约此书原名《孔氏杂说》,后人以《大戴礼》载曾子曰:“君子之言,可贯而佩。珩璜皆贯而佩者”之意,推重其书,改易此名。是书以考证旧闻为主,间托古事以发议论,其说多精核可取,非言无根柢者可比也。卷末附录杂说七条,杂载诸事。可供治经史文化者参考。今传本不一,《四库全书》、宛委山堂《说郛》、《墨海金壶》、《珠丛别录》、《宋人小说》等丛书作《珩璜新论》一卷,《墨海金壶》、《珠丛别录》少六条。《学海类编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作《珩璜新论》四卷。《古今说海》、《格致丛书》、《唐宋丛书》、《说库》等丛书作《孔氏杂说》一卷,多摘录不全。《宝颜堂秘笈》本作《孔氏杂说》四卷,但卷二有残缺。《丛书集成初编》依据《学海类编》本排印,为较好较通行版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潏水集

    十六卷。宋李复(约1093前后在世)撰。李复,字履中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元丰二年(1079)进士。绍圣间为西边使者,历官熙河转运使,终于中大夫集贤殿修撰。李复喜言兵,于书无所不窥,尤工

  • 高丽史

    二卷。郑麟趾撰。旧本题“正献大夫、工曹判书、集贤殿大提学、知经筵春秋馆事、兼成均大司成郑麟趾奉敕撰”。考《明实录》景泰二年(1551),高丽使原郑麟趾曾表进此书,共有世家四十六卷、志三十九卷、表二卷、

  • 澄怀录

    二卷。南宋周密撰。周密生平事迹详见《齐东野语》。此书主要采录唐宋诸人所记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,汇为一编。书中所记皆节录原文,并注明所取之书于其下。体例略仿《世说新语》而稍有变更。可资参考。今有《榕园丛书

  • 南园前后五先生诗十种

    三十卷。明陈暹编录。清熊释祖编录。生卒年未详。《前五先生集》为陈暹编录,选明洪武诗人赵介、孙蒉、王佐、李德、黄哲五人之诗。《后五先生诗》则为清熊释祖编录,为明嘉靖间诗人欧大任、梁有誉、黎民表、吴旦、李

  • 痘学真传

    八卷。清叶大椿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叶大椿字子容,无锡(今属江苏省)人。与吴县叶桂同族,受业于叶桂。大椿尤精于痘学,在当时颇具盛名。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撰成此书。卷一为论说三十二篇;卷二为证治;卷三为兼证

  • 海塘新志

    六卷。清琅撰。琅,姓觉罗氏,满洲正兰旗人。乾隆间授主事。嘉庆间官至云贵总督。《海塘新志》清道光刻本,共六卷,兹篇乃续方观承等《海塘通志》之例而成,故名新志。其总目共分四门:一曰天章,皆为上谕及御制诗文

  • 复初堂文集

    八卷,诗集一卷;二集,八种不分卷,十二册。清萧彝撰。萧彝字伯常,初名光甫,字朗初,睢州(今河南睢县)人。光绪二十六年优贡。治义理之学,兼为文章。撰著有《复初堂文集》八卷《诗集》一卷,石印刊行。第二集收

  • 玄言新记道德

    见王弼《老子注》。

  • 石鼓文定本

    二卷。清刘凝撰。参见《韵原表》。是书上卷为石鼓音训释文,下卷为附录,古今人辨说及诗歌石鼓刻文。以杨慎的伪本《石鼓文音释》为主,根本先谬,又加以意为增减,弥起纠纷,如第四鼓“写”上的“吾”字,第五鼓“需

  • 梁溪集

    一百八十卷。《附录》六卷。宋李纲(1083-1140)撰。李纲,字伯纪,邵武(今福建邵武县)人。政和二年(1112)进士,积官至监察御史。靖康元年(1126)为兵部侍郎。金兵入侵,力主迎战,被谪。高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