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经考异

石经考异

二卷(杭氏七种本)。清杭世骏(1698-1773)撰。世骏字大宗,号堇甫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。雍正二年举人,乾隆元年召试鸿词,授编修,改御史。此书为补顾炎武《石经考》而作。顾氏依照《隋书·经籍志》,称后汉镌刻七经,著于石碑,皆蔡邕所书。又称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经,相承以为七经正字。据前一说,则汉石经七经即《隋志》所载一字石经,也就是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鲁诗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》;据后一说,魏石经亦一字,而《隋志》所载三字石经,只有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,与“七经”不合。所以顾氏未能取决。而杭氏则谓正始之碑,仍不得遽以三字为断,实为游移其词。瞿中溶《汉石经考异补正》,认为一字者为汉石经,三字者为魏石经。《隋志》只言汉刻七经皆蔡邕书,并不言三字,则其下云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经,安知“一字”非“三字”之讹?冯登府《石经考异》也说魏时才开始有三体石经。《隋志》所称“一字”乃“三字”之误;杭氏此书中厉鹗、全祖望的序文,也都主一字为汉、三字为魏之说;则此说可为定论了。杭氏又谓石经在汉时从未有言七经者。按,顾蔼吉《隶辨》称,《灵帝纪》、《儒林传》、《宦者传》、《卢植传》所云五经者,盖以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为一经,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为一经,与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鲁诗》而为五经,实则七经也。蔡邕、张驯传所云六经,是加上《论语》而为六经的。瞿中溶说,后代称经,其名不一,或称五经或称六经,不过为称经之总名而已,不可拘泥。顾、瞿二氏之说是对的,完全可解杭氏之惑。杭氏此书最矛盾之处是,既援引卫恒《四体书势》及《晋书·卫恒传》辨明正始石经并不是邯郸淳书写的,并且载胡三省之说,计其年岁,元嘉元年还在让邯郸淳写曹娥碑,从那时至正始中,即有九十余年了,可见正始石经确实不是淳所书写的,可是又引《邯郸淳传》,以黄初初年邯郸淳作《投壶赋》千余言,猜度他在当时未必很老,也许石经之文写于黄初而刻于正始。忽此忽彼,没有定见。但此书对于石经的源流,考之甚详,所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。

二卷。清杭世骏撰。杭世骏(1695-1772),字大宗,号堇浦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,授编修。因主张“朝廷用人,宜泯满汉之见”,罢归。晚年主讲粤东、扬州书院。学识渊博,长于史学及小学。曾受命校勘《十三经》、《二十四史》。著有《诸史然疑》、《续方言》、《道古堂文集·诗集》等。此书是在他研究顾炎武《石经考》后,觉得顾书有些地方材料不全,辨正不清楚。于是广为收集材料,详加考证,以为纠伪补缺。上卷标十五目,即:延熹石经、书碑姓氏、丹书不止蔡邕、三字一字、正始石经非邯郸淳书、魏文帝典论、汉魏碑目隋书经籍志正误、鸿都学非太学、魏太武无刻石经事、顾考脱落北齐二条、唐艺文志载石经与隋志不同、唐石台孝经唐石经、张参五经文字。下卷标三目,即蜀石经、宋开封石经、宋高宗御书石经。书中考证精核。前有厉鹗、全祖望、符元嘉三篇序言。厉鹗在序言中引证何休《公羊传注》证汉石经为一字,引孔颖达《左传疏》称魏石经为三字,以补杭世骏书所未及。全祖望序,亦引《魏略》、《晋书》、《隋志》证邯郸淳非无功于石经,与世骏之书互存参考。此外,还有汪祚、赵信等人,也各抒所见,互相订正,都载于书中。此书实合数人之力,参订成篇,因而较顾炎武所考更为完整。传本有“四库全书”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鹤归来

    清瞿颉撰。瞿颉,生卒年不详。此剧根据《明史·瞿式耜传》与瞿昌文《粤行纪事》编写。作者为瞿式耜后裔。主要写南明瞿式耜驻守桂林,力抗清兵,终战败。清靖南王孔有德想诱降瞿式耜,遭到瞿式耜的拒绝。孔有德便将瞿

  • 杜氏笃论

    一卷。三国时魏杜恕(生卒年不详)撰。恕字务伯,京北杜陵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入。曾任散骑黄门侍郎、弘农太守等职。恕一生不结交援,专心向公,引起了朝中一些小人们的反对,最后贬官而死。恕一生著述颇多,曾著有

  • 读段注说文解字日记

    一卷。清冯世征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世征字伯渊,吴县(今属江苏)人,附贡生。是书对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,一方面审慎地考订段注之失误,补正其所未安;一方面严正地反驳诸家对段氏的肆意攻击,为

  • 山公经说辨疑

    七卷。近人曹林撰。曹林字山公,湖北武昌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没有序例。卷一为《周易》,卷二为《尚书》,卷三为《诗经》,卷四为《周官》,卷五为《仪礼》,卷六为《礼记》,卷七为《春秋》三传。书中参考

  • 阅耕余录

    六卷。明张所望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所望,字叔翘,上海(今地名同)人。万历进士,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。此书为张所望之随笔札记,其中多有所考证,但采摭旧文者亦不少。内容兼涉谐谑、因果报应等杂事,有些类似陈继

  • 海棠

    东风渺渺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  • 增辑清平县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陈钜前、傅秉鉴修,张敬承纂。陈钜前,福建闽侯(今属福州)人,进士出身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任清平知县,宣统二年(1910)复任。傅秉鉴字蘅唐,邑人,光绪十二年(1886)进士,由

  • 山水松石格

    一卷。旧本题为梁元帝撰,有人认为此题有误。据《南史》载,梁元帝画有《宣尼像》;《金楼子》载有《职贡图》;《历代名画记》载有《蕃客入朝图》、《游春苑图》、《鹿图》、《师利图》、《鹣鹤陂泽图》、《芙蓉湖醮

  • 内阁奏题稿

    十卷。明赵志皋撰。赵志皋字汝迈,阑溪(今属浙江兰溪县)人。隆庆进士,万历初年任侍讲官,因忤张居正而谪官。居正没后赵即升任礼部尚书,入参机务。他在罢矿、建储等大政上,尚能够力疾疏争,四年间,疏八十余条上

  • 书传洪范考疑

    一卷。明吴世忠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世忠字懋贞,又字彦贞。金溪(今属江西省)人。明代学者。弘治三年(1490)进士,授兵科给事中,再迁吏科左给事中,擢湖广参议,坐事降为山东佥事。正德四年(1509)召为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