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运注

礼运注

一卷。清康有为(1858-1927)撰。有为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更生,学者称其为南海先生。早年受业于名儒朱九江,1888年赴京应试,上书光绪帝,建议变法图存,未能上达,后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讲学,1895年偕弟子梁启超赴京会试,时将签定“马关条约”,遂于梁会同在京应试举人一千三百多名,上书要求拒约,迁都抗战,变法图强,史称“公车上书”。同年中进士,授工部主事,未就。后被光绪帝召见,授为总理衙门章京,促成百日维新。变法失败后,逃亡日本,后组织保皇会,对抗孙中山民主革命。辛亥革命后,由日本回国,在上海主编《不忍》杂志,宣扬尊孔复辟。1917年和张勋策划清帝复辟,后告失败,逝于青岛。著有《新学伪经考》、《孔子改制考》、《大同书》、《戊戌奏稿》及《朋夷阁诗集》、《万木草堂诗集》、《延香老屋诗集》诗集多种。康有为学术崇尚今文学,《伪经考》是其代表作。朱一新作《论学杂志》与之辨难。康有为以为中国今以小康,而不求进化,是失孔子之意,因而为《礼运》作注。将以学孔子而同大地,其意甚盛。书前有光绪十年(1884)自叙。其书注解大率本孔疏陈澔集说,在此基础上任意发挥,古今中外,旁征博引,借之阐明己意,经世致用。如书注解言及埃及、叙利亚、印度、波斯各国之先,皆以事鬼神为重。印度、波斯、犹太之经,半为祭礼,埃及、印度、希腊数千年之宫室,皆用石筑,牖户繁多,顶圆皴皱,甚似山洞。并言印度《韦驮经》与《犹太旧约》,治国皆纳于祭神礼中。如此之类,惊世骇俗,不只发前人所未发,而且是闻所未闻,故遭时人责难,以为非注经之体。然康有为注经本非为音义训诂,名物象数,而是借经论时事,为现实服务,自有其独创性和独特价值,不可以一般治经者的标准规范评价之。《礼运注》有《演孔丛书本》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各省水道考

    六卷。清汪日撰。汪日,字沧亭,江西乐平人,乾隆三十年进士。四十六秋讲学于羊城粤华书院,暇时则纂辑此书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刻印。共六卷。兹篇考订各地水道源流,共计十八省,依次为奉天、直隶、江南、江

  • 六经略注序

    一卷。常爽(生卒年不详)撰。马国翰(详见《五经通义》条)辑。常爽字任明,河内温(今河南温县西南)人,魏著名的经学家。据《北史·常爽传)记载:“爽少而聪敏,严正有气慨”,“笃志好学,博闻强识,明习纬候、

  • 春秋编年举要

    无卷数。明杨时伟撰。时伟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春秋编年举要》、《正韵笺》、《诸葛忠武书》、《狂狷裁中》等。该书成于崇祯七年(1634)。分为前后两编,二编皆仿《史记》年表体例,以国为经,以事为纬。

  • 李卫公问对

    三卷。又名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,旧题唐李靖撰。李靖(577-649)字药师,京兆三原(今陕西三原东北)人。新、旧《唐书》俱有传,为唐初著名军事家,屡建奇功,唐贞观十一年(637)受封卫国公。据史传李靖

  • 孝经迩言

    一卷。明虞淳熙撰。虞淳熙,河南陈留(今河南开封县)人。是书首有张位序及虞淳熙自序,列有提纲,内列宗传图、全孝图、孝字释、全孝心法、传经始末、全经纲目。将目录汇编成斋戒事亲之目、斋戒事君之目、斋戒事天地

  • 罗湖野录

    四卷。南宋释晓莹(生卒年不详)撰。晓莹,字仲温、江西人。擅长作诗,史载她“颇解吟咏”。其身世生平不详。《新续高僧传》释晓莹传载:“既离尘俗,历访丛席,顿明大事,四众推重。晚归罗野杜门却扫”。《罗湖野录

  • 八卦方位守传

    一卷。清茹敦和撰。此书系节录大传易有太极天一地二及天地定位各节,而以象数方位说之。其体例与《大衍守传》、《大衍一说》大致相同。作者以为五十五、四十五二图为八卦之所由生,即方位之所由定。认为宋儒所谓后天

  • 诸经纂注

    三十四卷。明杨联芳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联芳字懋赏。漳州(今福建漳浦)人。本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。杂采诸经、分类编辑。又各注字义于旁。以便记诵。

  • 明人文断

    不分卷。未著撰者名氏。本书皆采掇前人论文之语,抄录而成。所引如《纬文琐语》、《湖阴残语》之类,世已无传,颇有足资考证者。然舛误冗杂,亦复不少。如所引杜牧一条,本是《李贺集序》所言譬贺之诗,而误以为泛论

  • 日本访书志补

    一卷。清杨守敬撰,近人王重民辑。杨守敬,详见《日本访书志》。杨氏出访日本期间,广收秘籍古本,编纂了《日本访书志》,但由于年老体弱,一些善本尚未整理、收录其中。王重民等人参考大量杨氏遗书、题跋,用数年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