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贡因
一卷。清沈练撰。沈练字清渠,江苏溧阳人,清代后期学者,道光辛巳(1821年)举人,官安徽绩溪训导。本书杂采众家之说,为之删繁就简,成《禹贡因》一卷。因沈氏纯因循旧说,自己不执一论,故书名“因”。本书体例与任启运《尚书约注》相近,只是注家所释地名互有得失。沈氏此书实有欠斟酌,于异说也未能详辨,只是词句简洁,便于诵读。本书为其孙沈剑英所刊,俞樾为之作序。书刊行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。
一卷。清沈练撰。沈练字清渠,江苏溧阳人,清代后期学者,道光辛巳(1821年)举人,官安徽绩溪训导。本书杂采众家之说,为之删繁就简,成《禹贡因》一卷。因沈氏纯因循旧说,自己不执一论,故书名“因”。本书体例与任启运《尚书约注》相近,只是注家所释地名互有得失。沈氏此书实有欠斟酌,于异说也未能详辨,只是词句简洁,便于诵读。本书为其孙沈剑英所刊,俞樾为之作序。书刊行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。
五卷。劳乃宣(1843-1921)撰。劳乃宣字季瑄,号玉初,自号矩斋,晚年又号韧叟,浙江桐乡人。1865年中举人,1871年中进士。1873年在河北通志局从事编纂。1878年后历任河北临渝、南皮、吴桥
五十卷。明凌迪知(约1571前后在世)编。凌迪知字稚哲,乌程(今属浙江吴兴县)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进士,官至兵部员外郎。此书录有明一代书牍。编者之意在广采博收,故冗杂极甚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
六卷十八回。清徐震(详见《女才子书》)撰。短篇小说集。题为《珍珠舶》,乃与舶载“珊瑚玳瑁”相比附,示珍奇之意。该书序云:“客有远方来者,其舶中所载,凡珊瑚玳瑁木难之珍,璀璨陆离,靡不毕备,故以宝之多者
二卷。清艾绍濂、吴曾荣修,姚东济纂。艾绍濂字镜漪,山东济阳县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副榜。光绪四年(1878)由洪洞调任临晋县知县。按临志传世之旧本,编辑最为精备者,为康熙二十五年(1686)邑令
四卷。近代邵灉祥(其生平未详)撰。灉祥为广东电白人。是编专考《说文》中的新附诸字。据钮树玉《说文新附考》《续考》、钱大昭《说文新补新附考证》、毛际盛《说文新附通谊》、郑珍《说文新附考》,参以惠栋《读说
清张安絃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张安絃,字琴父,乌程(今浙江湖州市)人,是稿存无卷数,有人评论称其文以才气胜,而喜于修饰;其诗音节疏放,辞语尚欠锤炼。故而无传世名篇。有清抄本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
二十五卷。清顾贞观(1637-?)编。顾贞观字远平,一字华峰,号梁汾,江苏无锡(属今江苏)人。康熙五年(1666)举人,官内阁中书。与吴兆骞为友,齐名。康熙十五年(1676)馆于宰相纳兰明珠家,与其子
四卷。清代陆陇其(1629-1692)撰。此书中心是力辟王守仁学说及与赞同王学之士进行论辨,以尊奉程朱理学。全书直接驳辨王学之处较少,多数是与近代调停朱、陆二派争论者、攻击王学不尽力者进行驳辨。但有些
二十卷。明林应龙编。林应龙字翔之。永嘉(今浙江温州市)人。曾充礼部儒士。生卒年及其它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万历十三年(1585),前八卷载日本僧人虚中所传弈谱三百八十四图。第九卷以下为外篇。又有《补遗图说
二十卷。清黄梅峰撰。黄梅峰字一泉,浙江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是书原名为“摘疑”,邵晋涵改为“解疑”。书首有邵晋涵、徐坤二序,又有梅峰自序及例言,后有自跋,书为诏初学起见,用问答体。例言谓“观此书者,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