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粤匪纪略

粤匪纪略

①一卷。清姚宪之(?-约1857)撰。姚宪之字涤山,浙江余杭(今临平镇)人,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。咸丰三年(1853)升宁阳知县。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,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。他根据《黄生才供词》、《邸抄》,再参以见闻成书,题为《粤匪南北滋扰纪略》,叙事到当时李开芳退守冯官屯。咸丰五年(1855)二月,姚宪之调任莱阳知县,继续编写,年底结稿付刻,题名《粤匪纪略》,内容叙述到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在冯官屯失败,以及这年十月长江战场的情况。书中记述太平军进入湖南前的情况多有失误,自湖南以下情况大体属实。该书有北京图书馆藏《蛮氛汇编》抄本,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《山东近代史资料》第一分册节录本。②一卷。清萧盛远撰。萧盛远生卒年和籍贯均不详。他原为江西莲花厅照磨,后随和春由广西至江南大营,办理文案,保至监司大员,任安徽庐凤道道员,是清政府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的重要幕僚。同治二年(1863),他以十年经历及见闻著成此书,并呈曾国藩。该书记事起道光三十年(1850),迄咸丰十年(1860),包括这期间的永安、武昌之战,南京、扬州、镇江、上海之战,黄河流域及长江上游之战,江南大营两次溃败和太平军克苏、常等,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清军绿营兵对抗太平军的过程。其中太平军永安突围、攻克武昌、二破江南大营的经过,以及和春陷庐州的战事,多为它书所不载。由于萧盛远几次被参奏撤职,官场失意,所以书中对绿营将领以及和春多所暴露,有助于人们了解统治集团的内幕。该书有北京修绠堂藏抄本,《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》据以收录,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。③一卷。清张晓秋撰。张晓秋生卒年不详,江苏江宁(今南京市)人。该书成于咸丰五年(1855),记述太平天国人物、官职、钱粮和各项制度等。书中分二十三小目:逆首、从逆、军制、贼众、女众、贼粮、火药、城守、贼营、水战、陆战、水营、土营、木营、织营、贼情、冠服、杂制、贼目僭名、贼目杂职僭名、洪逆处贼目、杨逆处贼目、陷江宁时十二僭丞相等。附录有:各省义民谋同应未成被害录;记夏家铣草四海之内有东王诗。该书是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重要资料,有咸丰五年(1855)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林往哲遗著

    两编,六十六种。清丁丙(详见《武林掌故丛编》)编。是书收唐至明代著作,前编五十六种,后编十种。唐人著作有褚亮《褚亮集》一卷、褚遂良《褚遂良集》一卷、郑巢《郑巢诗集》一卷。其余为宋元明人著作。所收书除少

  • 读史随笔

    六卷。清陈忱(约1590-1670)撰。陈忱字遐心,一字敬失,号雁宕山樵,亦称古宋遗民,浙江乌程人(今浙江吴兴南),生卒年均不详。陈忱好作诗文,读书晦藏,以卖卜自给。著述甚丰。《读史随笔》立名史评,实

  •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

    不分卷。清黄易辑刻。黄易(1744-1802),字大易,号小松、秋盦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篆刻家、书画家。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。其篆刻醇厚渊雅,发展了秦、汉的优良传统。为“西冷八家”之一,与丁敬并称“

  • 四书改错平

    十四卷。清杨希闵撰。杨希闵字卧云,号铁傭,江西新城人。毛奇龄喜攻朱熹,著有《四书改错》二十二卷,以掊击《章句集注》。是书认为毛奇龄考证固有明确者,但辞气傲悍不逊,无论所得所失,十常八九非解经之正,也非

  • 尚书图

    不分卷。清杨魁植辑,其子杨文源增订。杨魁植字辉斗,长泰(今属福建省)人;杨文源字泽汪。此书无序例,也不分卷,共有各种图一百一十四幅,有的图后附有说明,有的图后没有说明,其说明文字也很简单。其中如作术离

  • 弘光纪年

    见《弘光实录钞》。

  • 十七史论

    九卷,年表一卷,清夏敦仁撰。夏敦仁,字调元,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。其中《十七史论》论述的是汉代到五代时期的史事,尽管所论有些陈旧,但他在每个朝代前各系世系,将正统王朝的世系与非正统的朝代世系并列,

  • 离骚经订注

    一卷。明赵南星(1550-1627)撰。赵南星,字梦白,号侪鹤,别号清都散客,高邑(今河北高邑)人。万历进士,为人耿直敢谏,官至吏部尚书。崇祯初谥忠毅。著有《史韵》、《学庸正说》、《离骚经订注》。书前

  • 世玉集选

    二卷。明孙楩编。生卒不详。孙楩,字汝良,江西丰城人。孙氏在丰城为望族,世有闻人。是集为孙氏家族诗文选。收录其先世诗文,自明初国子监博士孙贞,讫嘉靖中泰州(今江苏扬州)知州孙樾,凡二十四人。上卷为诗、词

  • 字典部首音解

    一卷。清冯金鉴(1621-1687)撰。金鉴字心兰,又字藻卿,晚年别号蛰存,浙江桐乡人。同治六年(1867)举人,光绪二年(1876)进士,选庶吉工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四川川北兵备道。著有《五音反切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