绎史摭遗
十八卷。清李瑶撰。李瑶,字子玉,江苏吴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。以温睿临《南疆绎史》为底本,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,事迹有不尽备者,悉为考证得失,缀补周详。其余忠贤义烈,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大节者,作摭遗以附之。是书有清道光十年(1830年)萧山蔡氏城南草堂补刊本行世。
十八卷。清李瑶撰。李瑶,字子玉,江苏吴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。以温睿临《南疆绎史》为底本,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,事迹有不尽备者,悉为考证得失,缀补周详。其余忠贤义烈,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大节者,作摭遗以附之。是书有清道光十年(1830年)萧山蔡氏城南草堂补刊本行世。
二卷。元赵孟頫(1254-1322)书。赵孟頫,宫道人,湖州(今浙江吴兴)人。本为宋宗室,入元后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,水精道人官刑部主事,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封魏国公,谥文敏。赵孟頫工于书法,尤精正、
九卷。清邹钟(生卒年不详)撰。约生于咸、同前后,邹钟字乐生,一字雒笙,别号此园。江西安福人。诸生。幼即工诗。诗文均独辟蹊径,卓而不群。著有《此园诗文集》。人评:邹钟所为诗,识高而才大,气尤雄健,有巫峡
十三卷首一卷。清王植修,冯国祥纂。王植,字槐三,直隶深泽(今河北深泽县)人。康熙六十年(1721)进士,雍正四年(1726)任广东和平县知县。曾上条陈三事,即藏富于民、联保甲、毁淫祠以兴学等。其为官非
五卷,清王夫之撰。作者生平及年代均见于前《读通鉴论》条。书中作者疑韩通,短李纲,诋苏轼,薄曾巩,不满于司马光,都是偏宕而非不易之论。至于对太祖、亿宗的评论有一些独到之言。论王安石变法因杂引群小而失败,
四卷。清代嗣法门人实济(生卒年不详)等编。实济等编的《恬退翁后录》一书,主要记述了清代杭州理安寺沙门释明鼎的事迹。明鼎,俗姓冯,字调梅,号粟庵,晚年自称恬退翁。黄梅(今属安徽省境内)人。他自幼读书,尤
十卷。宋吴芾(1104-1183)撰。吴芾字明可,号湖山居士,台州仙居(今浙江仙居县)人。绍兴二年(1132)进士,迁秘书省正字,以不附秦桧劾罢。后除监察御史,迁殿中侍御史。孝宗即位,累迁礼部侍郎,以
一百卷。《续集》十卷。明陆深(1477-1544)撰。陆深初名荣,字子渊,号俨山,上海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因忤辅臣,谪为延平同知,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,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
清沈起撰。起明末清初人,生卒年不详,字仲方,秀水(今浙江嘉兴县)人。明末诸生,后出家为僧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学园集》、《今国语》、《宗门近录》等。此书包括五种,一为《大易测》,分《图象疏义》、《字画订
六卷。清赵曈(其生平未详)编辑。赵曈字伯迟,嗜汉隶之学,著作尚有《隶通》一卷。是书以顾蔼吉《隶辨》为底本,依《康熙字典》的体例,按笔画多少,分部别居,把汉隶汇成一编。每字之下,上详声韵,下析原碑,以便
一卷。清马国翰辑。残碑三百七十五字,为隐公四年、桓公元年、哀公十四年之文。文字有与今本异者,如“石踖”之作“石踖”,“昉”之作“放”,“杀”之作“试”,“逮”之作“”等。下附校记一条,后记一条。校记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