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卷。意大利卫匡国(?-1661)撰。卫匡国字济泰,耶稣会士,崇祯十六年(1643)入中国,除回罗马一次为耶稣会在仪式问题上作辩护以抗多米尼古人外,大部分时间在中国传教。清初他从杭州北行抵长城而止,所
十七卷。清蔡德晋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德晋字仁锡,江苏无锡人。雍正时举人,乾隆初年因杨名时所荐,官为司务。最得孔门博约之旨,故律身甚严。著有《礼传本义》、《通礼》。是书前十六卷皆为《仪礼本经》,第十七卷附
五卷。明戚继光(1528-1587)撰。戚继光,著有《练兵实纪》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载,戚继光有《止止堂集》,无卷数。又有《横槊稿》三卷、《愚愚稿》一卷。今此本《横槊稿》亦三卷,《愚愚稿》则多一卷,共为
①十卷,清高景之修,汪际炱纂。高景之,字星岩,山东胶州人,进士,官崇阳知县。邑志元以前无从考证。元代邑中隐士严士贞,撰《桃溪百咏》,将邑中乡宦乡贤、山川古迹、忠烈节孝、草木鸟兽、邑中事迹,分题载咏。明
一卷,清郭伦撰。其著作有《晋记》。《十七朝史论一得》共分八篇,按日编排,一曰为一篇,上自秦汉,下迄明代,共述十七朝事,故称《十七朝史论》。在这八篇中,一曰为秦汉;二曰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;三曰为隋;四曰
一卷。清代严元照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严元照著有《尔雅匡名》等书。本书涉及内容上自经、子部书籍的有关内容,下到诗词曲牌的评论。主要论述了版本的精劣、学派的流别、诗词的工粗、儒学理论的“显要”等。书中语言精
十八卷。清谢元淮撰。谢元淮,字默卿,湖北松滋人。云台山在江苏海州东北四十里,又名郁州山、都州山、苍梧山。其山清幽秀丽,且地处江北要枢,为淮之重镇。《云台山志》道光十七年(1837)刻本,共十八卷。卷首
一卷。冯煦(1843-1927)撰。冯煦字梦华,号蒿盦,晚号蒿叟,辛亥后称蒿稳公,江苏金坛人。光绪八年(1882)举人,十二年(1886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十年后,以京察一等,外放安徽凤阳府知府。自
见《四声篇海》。
三卷。宋刘延世录所闻于孙升之语。孙升字君孚,高邮(今江苏高邮)人,元祐年间,官中书舍人,以集贤殿修撰留守南京,后迁天章阁待制。绍圣初,被贬污州。此时刘延世父正知长汀,所以刘延世得以于孙升交游,谈天,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