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传小记

经传小记

三卷。清刘台拱(详见《论语骈枝》)。台拱秉承家学,深研程朱理学,并以圣贤之道约束自己,但又不专主一家。汪中《述学别录》有《与刘端临书》称:“每以足下笃信宋人为恨”。但台拱解经,却一本汉学,专主训诂。本书即是台拱训释儒学典籍的著作,检摘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等典籍中的某些疑难章句,加以训释,并在训释中阐发其义,间附己见。台拱治经,不为虚词臆说,凡所发明,旁引曲证,与经文上下语气吻合,很少穿凿,精思卓识,坚确不移,往往能阐明先儒不发之秘。对于汉宋诸儒之说,不专主某一家。如《尚书》“惟天阴骘下民”,认为“阴”就是“暗”,意近“冥冥”,“骘”是古“陟”字,“骘下”就是“骘降”。并引征古籍中多种同类用法加以佐证,如《周颂》“无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土,日监在兹”,使读者能举一反三。又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“主人戒宾,宾拜辱”,认为这里凡是说“拜”的,都是再拜,本篇说“拜”,下篇都说“再拜”可以为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“食飨不为概”,认为祭品当有定制,“食飨”专指宾客,因此“不为概”。举凡此类,训解都颇为精确。台拱虽因世传,敦崇宋儒,但对汉学传统也相当重视,因此精通训诂,熟谙考证,书中旁征博引,务求穷通,所阐发的诸经义理,并不偏执宋儒之说。如《礼》“君子抱孙不抱子”,宋儒张载说这是父亲出于维护尊严的需要,因而不抱子,台拱认为这话偏离了书的本旨,而借言不知也可抱子,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,这不是失礼。现存主要版本有广雅书局丛书本,《皇清经解续编》也予以收录。又:此书尚有《续》一卷,是本书刊行后,台拱所作,有《诗》一条,《周礼》一条,《仪礼》六条,《礼记》二十条,《尔雅》十六条,《大戴礼记》七条,以及《韩诗外传》、《说苑》、《新序》各数条,纠订讹谬,类多可取,有传抄本,《刘端临先生遗书》本(嘉庆本、道光本),广雅书局丛书本(见《杂著·刘氏遗书》),《皇清经解续编》本(南菁书院本、蜚英馆石印本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三传异文核

    一卷。清朱骏声(详见《仪礼经注一隅》)撰。《春秋》三传传写各有师承,汉隶至唐又多变迁,故异文颇多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去古未远,但所引经语与今本不合之处很多。骏声精于形声训诂,对三传中的异文进行考证,特别

  • 唐折冲府考

    四卷。劳经原撰。劳经原,清代嘉庆、道光年间浙江仁和人。子格,长于考证、校雠之学。府兵制自西魏、北周、隋之世,陆续增补设置,至唐初始臻完备。但两《唐书》所载均不详确,设府数目说法不一。劳经原鉴于此种状况

  • 屈宋古音义

    三卷。明陈第撰。陈氏既撰《毛诗古音考》,复以《楚辞》去《诗经》未远,《楚辞》音亦属古音,遂取屈原所著《离骚》等二十五篇,除去《天问》一篇,得二十四篇;又取宋玉《九辩》九篇、《招魂》一篇;又增以《文选》

  • 周易本义引蒙

    十二卷。清姚章撰。章字青崖,山东潍县(今潍坊)人,贡生。据刘演序及自序,此书于康熙三十四年(1695)刻梓。作者在自序中云其自幼学易,以朱子本义为宗,但却未能尽知本义之妙。后读《蔡虚斋蒙引》,始悉本义

  • 韵原表

    一卷。清刘凝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凝字二至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著作尚有《稽礼辨论》、《石鼓文定本》。刘氏初作《文字韵原》一编,谓《说文》以形相次,《韵原》以声相从。由于《韵原》限于篇幅,其层次排列不免

  • 江苏兵事纪略

    二卷。清陈作霖撰。陈作霖,字雨生,号伯雨,又称李园先生,生卒年月未详,光绪元年举人。主要著作有《金陵通纪》十六卷、《先生言行录》四卷、《可园备忘录》四卷、《可园文存》十六卷等。

  • 春秋穀梁传音训

    不分卷。清杨国祯(详见《易经音训》)撰。杨国桢鉴于群经烦多,初学者已难以遍读,再加上各家注疏,更使学者望洋兴叹,于是对各经略加音训,作为初学者课读之本。此书是他所作《十一经音训》中的一种。分为上下二册

  • 午梦堂全集

    十五卷。明叶绍袁(1589-1648)编。叶绍袁字仲韵,别号天寥道人。江苏吴江人。早负才名,天启五年(1625)进士,曾任工部主事。因不耐吏职,以母老告归。明亡后,他弃家为僧,号粟庵。其妻沈宜修(宛君

  • 五方便念佛门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五方便念佛门》是四三昧中常行常坐两种三昧所摄。禅观分五门:一是凝禅,二是制心禅,三是体真禅,四是方便随缘禅,五是息二边分别禅之次第。内开念佛

  • 胶州志

    ①八卷。清孙蕴韬修,高国栖纂。孙蕴韬,汉军正红旗人,官生出身,康熙九年(1670)任胶州知州。高国栖,胶州人,生员出身。《胶州志》,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余邦辅,其排列零乱,取材芜杂,亦须订正。且年远事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