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续猗氏县志

续猗氏县志

①四卷。清周之祯修,崔曾颐纂。周之桢字甫,河北清苑县人。咸丰二年(1852)举人。同治二年(1863)任猗氏县知县。崔曾颐字少伊,永济县人。道光二十三年(1843)举人。主讲郇阳书院。同治五年(1866),周之祯设局纂修猗氏县志,命同人广为采访,秉公酌夺,以期无滥无遗。崔曾颐润色,历六月而志成。《续猗氏县志》同治六年(1867)刻本。全书四卷,分为:卷一城池附桥梁,学校附书院,祠祀,公署;卷二户口,田赋,仓贮,风俗,职官,循绩;卷三选举,封荫,人物,忠烈,孝义,方技,耆寿;卷四列女,祥异,识余,艺文附撰著。此志自宋之树编修至同治年间,九十余年间之事,分别比叙,尚称精密。按猗志自宋本后,乾隆三十九年(1774)有邑令毛圻本,因锓板无存,卷帙亦少,无法为定本。经周之祯再加订续,此志完整精美,可足为训。此外,卷四艺文后附有书目一小卷,为考知猗邑历代文人之撰著,有益后生,甚可嘉。然此志尚有谬误之处。按猗氏知县,宋之树续修本,于职官类载至陈腾章为止,系康熙五十三年任。考康熙五十三年无人专任知县,而是平阳府知府潘钺兼任,五十六年去职,下至康熙六十一年,无人继任,宋志既未载述明白,此志亦缺漏不列,使后人无从稽查,且潘钺虽为知府兼摄县治,府治固应载列,但县志也不可缺,不然后人苟不查府治,则不知如何,既为增续宋本而作,就应补宋本之缺,不应随之不载。该志尚有光绪六年(1880)重印本刊行于世。②二卷。徐浩修,潘龙梦纂。徐浩,河北宝坻县(今天津市宝坻县)人。同治十年(1871)进士,十三年(1874)翰林院编修,光绪五年(1879)任猗氏县知县。按猗志在同治六年(1867),邑令周之桢曾为续修,距此志不过十余年,以历代续修时期考之,本不足以增修,奈光绪三年、四年两年,山西连遭大祲,赤地千里,河东列县,被灾尤重。猗氏地本扁小,人民素依农为生。大灾之后,田土荒废,生民涂炭。加以建设之败,故冢之流离,苟不搜罗编缀,数十年后,更难有人继续。光绪六年(1880),徐浩开局纂修,潘龙梦主其事,历数月,志成。《猗氏县志》光绪六年刻本。全书于户口、田赋、税课、仓储诸目,论叙最详,这是因为猗邑自大灾之后,生民凋残,田地荒芜,故此篇逐细查录,为使后人考知各村遭灾之轻重,与当时赈救情况提供便利。此外,在艺文志后,附有撰著,惜仅搜罗四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蝶几图

    一卷。明严澄(详见《松絃馆琴谱》)撰。是书是据《燕几图》变通而成。《燕几图》以方几长短相参,是书则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,几案形状如蝶翅,所以叫蝶几。其式有三,其制有六,其数有十三,其变化之式共有一百多

  • 唐韵正

    二十卷。《音学五书》之四,清顾炎武撰。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《唐韵》之讹,故称《唐韵正》;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《诗本音》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,以免《诗本音》过于繁重,可以认为《唐韵正》是《诗本

  • 马融易传

    一卷。东汉马融(生平事迹见《马王易义》条)撰。有清孙堂辑本、马国翰辑本及黄奭辑本等。孙氏辑本名为《马融易传》,作一卷,载于《二十一家易注》中;马国翰辑本名为《周易马氏传》,作三卷,载于《玉函山房辑佚书

  • 印典

    八卷。清朱象贤撰。朱象贤号清溪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其它不详。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。分十二类,为原始、制度、赉予、流传、故实、综纪、集说、杂录、评论、镌制、器用、诗文。后有康熙六十一年(172

  • 龙冈山人诗钞

    二十卷。清洪良品(?-1897)撰。洪良品,湖北人,生平宦绩见《龙冈山人古文抄》条。《诗钞》之卷一、二名《檞庄集》,卷三至卷六为“崎山”、“焦尾”、“惊巢”、“巴河”诸集,卷七、八为《龙邱集》,卷九至

  • 群书拾唾

    十二卷。明张九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九韶生平亦不详,著有《元史节要》。本书仿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的体例。以数记事。分十二门,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条。便于检阅。有李登序,谓其超出乎《类聚》、《通考》等书,则过

  • 金台集

    二卷。元乃贤(1310-?)撰。贤另著有《河溯访古记》。此集为卮素所编,前有欧阳玄、李好文、贡师泰三人序。又有黄溍题词。末有揭傒斯跋。共收诗二百余首,多为应酬之作。晚年虽内登翰林,外参戎幕,但仕进非其

  • 礼要乐则

    二卷。明阮鹗(生卒年不详)撰。阮鹗桐城(今属安徽)人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)中进士,官至右副都御史,巡抚福建。此书为作者以御史督学直隶时所作,以教诸生学习之用。礼要分为冠礼、婚礼、丧礼、祭礼、饮礼、

  • 丽澞荟录

    十四卷。清代蒋超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书是作者摘录书典,以类编目而成的札记。书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,考证经史,介绍一些方言、风俗、掌故等。此书以类编目,其中涉及风俗、掌故之类内容如“卧碑”、“帽顶”、“

  • 禹贡

    禹别九州,随山浚川,任土作贡。禹敷土,随山刊木,奠高山大川。冀州:既载壶口,治梁及岐。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。覃怀底绩,至于衡漳。厥土惟白壤,厥赋惟上上,错,厥田惟中中。恒、卫既从,大陆既作。岛夷皮服,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