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翰苑新书

翰苑新书

前集七十卷,后集上二十六卷,后集下六卷,别集十二卷,续集四十二卷。无著撰人名氏。据明代陈文烛序文也只称为宋人。也有的刊本题为宋谢枋得撰,可能为书贾所伪托。陈文烛序中说:此书原来没有传本。慈溪的袁炜做大学士时,才从内阁的书中录出。后来时间长了,其首卷又佚失。后来又得到了华亭徐阶所录本才又补足。此书分前、后、别、续四集,也可能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。前集从一卷至六十卷,都是以职官分目。至盐官、酒官都有记载。六十一卷至七十卷,以家世、阀、阅、座丰、门生之类分目。每门之中,先是历史事实,再以宋朝事实,次之为自叙、旁引、群书精语、前贤诗词、四六警语等。后集上,一卷至十九卷,以大典礼分目,附以谢恩、陈乞等。二十卷至二十六卷,录宋代表笺之文。后集下,一卷至五卷为类姓。六卷则列发举、词科、八学三目。补前集之遗。别集,录宋人札状、致语、朱表、表文、青词、疏语、册文、祝文、祭文之类。续集录宋人书启。一卷至二十三卷以官分目,二十四卷至四十二卷以事分目。用以补充别集体例之不足。本书虽为繁复,但是所录宋代典故事实最为详备。可供考证之资。有明万历辛卯金陵周曰校刊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澄怀园全集

    三十七卷。清张廷玉(1672-1755)撰。张廷玉,字衡臣(一作蘅臣),一字砚斋,桐城(今安徽桐城县)人,康熙三十九年(1700)进士,雍正间官至保和殿大学士,卒谥文和。本集为张廷玉所自编,计文存十五

  • 程氏考古编

    十卷。见《考古编》。

  • 明纪会纂

    即《通纪集略》。

  • 读春秋存稿

    四卷。清赵佑(详见《尚书质疑》)撰。该书也是作者的读书心得。他曾说自十二岁受《春秋》,读三传注疏至十数遍,有所见解,就随时笔录,成《读春秋存稿》四十余篇,不成章的就编为《春秋三传杂案》,大体上在于补传

  • 回教杂记一册

    不分卷。英国人梅益盛(1870-1939)编译。梅益盛为英国公谊会教士。1894年来华,在重庆、遂宁、潼川等地回民中传教。著有《中国的穆斯林》等书。此书是从广学会编辑的《伦理宗教百科全书》中摘录出论回

  • 黄鹄山志

    十二卷。清胡凤丹撰。胡凤丹,字月樵,浙江永康人。黄鹤山在湖北武昌府城西南。又名黄鹤山、高冠山、高观山、石城山、蛇山、长春山、黄鹄矶。《黄鹄山志》同治十三年(1874)刻本,共十二卷。分为名胜、流寓、仙

  • 春秋穀梁传注

    十五卷。民国柯劭穀(1850-1933)撰。柯劭穀字凤孙,号蓼园,山东胶州人,清末民初著名学者、《元史》学家。光绪丙戌(1866)进士,历官翰林院编修、侍讲、侍读,国子监司业,湖南学政,贵州提学使,学

  • 周易集说

    十三卷。元俞琰(约1257-1327)撰。俞琰字玉吾,号石涧道人,又号林屋山人,平江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俞琰的生卒年史无明文,《宋史翼》引《苏州府志》云,生宝祐间,卒元贞间,年七十。自宝祐初至元贞末

  • 池北偶谈

    二十六卷。清王士祯(见《古欢录》)撰。因士祯有书数千卷庋置宅西一池之北,故取白居易“池北书库”之意,以名此书。又因书库旁有石帆亭,常与宾客聚谈亭中,由儿辈纪录整理,编次而成是书,故亦名《石帆亭纪谈》。

  • 岭南名胜记

    十三卷。清陈兰芝撰。陈兰芝,字拂霞。广东香山人。《岭南名胜记》清刻本。共十三卷。首白云山记,次海珠记,次灵洲山记,次崖山记,次南海庙志,次浮邱山记,次西樵山记,次海幢志,次澳门记,次石门记,次飞来寺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