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老子

老子

二卷。春秋时老聃(生卒年不详)撰。老聃,后世尊称为老子,春秋末期人。汉代司马迁在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中,较为详细的记述了老子的生平。他认为:老子姓李名耳,字伯阳,谥号聃,楚国苦县(今河南鹿邑东)厉乡曲仁里人,曾任东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,孔子向他请教过周礼。他看到东周王室日衰,便离开王室西去,到函谷关,受关令尹喜邀,为其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。后离关而去,不知其所终。司马迁还用“或曰”、“或曰非也”的笔调,附带记录了当时关于老子的另外两种说法,一是春秋末期的老莱子,也与孔子同时;二是战国中期的周太史儋,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,见过秦献公。历代学者关于老子其人其书,都作过许多探讨,但一直没有取得共识。近现代有些学者经过多方认真考证,认为老子姓老名聃,早于孔子二三十年,曾是孔子老师,做过管理图书的官,撰有《老子》一书。《老子》又称《道德经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、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道德经》。《老子》书中,提出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,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。认为道是有物混成、先天地生的一种自然的恍惚窈冥之物,具有独立而不改、周行而不殆的永恒运动性质,而动力之源是反,即“反者道之动”(《老子》第四十章)。认为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(《老子》四十章)又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万物负阴以抱阳,充气以为和。”(《老子》四十二章)在中国认识史上最早推翻了主宰之天。并且提出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”福祸相依相伏等著名的辩证观点,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和统一。强调“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。”,认为“道”如同现代人所谓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”。在政治上,主张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”无为而治,向往“小国寡民”的原始社会。在物质生活上强调“知足”与“寡欲”。在军事上认为用兵是不祥的,提出“不以兵强天下”和“大军过后必有凶年”等理论来反对战争。但又主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要用兵,所以在第五十七章中又提出“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的观点。总之,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,无为而治。《老子》一书,战国时已广泛传播,老子思想也得到后人的承继与发挥。《庄子》、《管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,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老子思想。人们曾把老子和庄子学说并称为“老庄学说”,后世对其学说的研究与发挥,形成了道家学派。在阴阳家们的撮合下,又将黄帝和老子并提,因而形成“黄老之学”,被认为是“君人南面之术”,也称“黄老之术”。汉初统治者对此术尤为推重,用于治国安民的政治理论基础,为汉初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,起到过重要作用。汉初研究《老子》的学者名人辈出,有陆贾、贾谊等不下一二十人,可惜史科多已亡佚。西汉刘向雠校群书,将《老子》二篇编定为八十一章,分《上经》第一,三十七章;《下经》第二,四十四章。以后历代史志及诸家藏书目录都著录此书。汉以后经历代而至清,此书随时政的倡导或贬黜,或流于民间,或藏于官府。研究此书的或为隐居学者、道教名流,以本名或伪称他人之名而注述,形成民间流派;或以官修、御注,形成官学流派。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就分别是这两种流派最早的代表作。《老子》一书及其所表达的思想,虽遭汉代“独尊儒术”、清代“重佛轻道”等厄运,但还是得以广泛流传而不绝。现代研究《老子》的学者,虽然所见有异,但一般认为此书实是道家最古之作,最早向人们展现了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,其唯心主义成份也得以流传并产生过较深的影响。多数学者认为此书是中国古代哲学典籍。也有学者认为《老子》是一部兵书,或以时政之需而对其非议,未免有失偏颇和欠缺公正。现存宋麻沙刘氏刻本、明《六子全书》本、明《道藏》本,皆为汉河上公注本,都标名《老子道德经》。明《合刻周秦经书十种》本、明《三经晋注》本,皆为魏王弼注本,题《老子道德真经》。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二种本,皆题《老子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宜楼吟草

    一卷。清姚其慎撰。姚其慎,生卒年不详,字忆仙,江苏南汇(今上海)人,举人方正李帮黻之继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于民国二十六年(1937)刊入周浦《南荫堂姚氏丛刊》初编里。书后附有萧穆所作跋语。另有民国二十九

  • 李群玉集

    三卷。《后集》五卷。唐李群玉(约847前后在世)撰。李群玉,字文山,澧州(今属湖南省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官至弘文馆校书郎。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,不乐仕进,喜工书法,尤以吟咏自适。著有《李群玉集》,其诗笔

  • 郑玄别传

    一卷。原书无撰人名,且散佚已久,今本为清洪颐煊从群书中辑成。颐煊字筠轩,浙江临海人。为孙星衍门人,精研经史,著有《读书丛录》、《礼记官室答问》、《诸史考异》等书。《郑玄别传》开首即记郑康成以永建二年(

  • 偃师县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,清汤毓倬修,孙星衍。武亿纂。汤毓倬,直隶南皮(今河北南皮)人,清代著名经济学家。乾隆五十年(1785)任本县知县。孙星衍详见《松江府志》,武亿(1745-1799),字虚谷,一字小石,

  • 石点头

    十四卷。题“天然痴叟著,墨憨斋主人评”。前有古吴龙子犹叙。墨憨斋主人、龙子犹皆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号。从叙文中得知作者字浪仙,胡士莹《话本小说概论》认为是席浪仙。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无法考断,当为冯

  • 雅宜集

    十卷。明王宠(1494-1533)撰。王宠,字履吉,自号雅宜山人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八举不第,终于诸生。著有《雅宜集》。是集诗八卷,文二卷。其诗分体编列,而各以《正德稿》、《嘉靖稿》字系于标题之下

  • 文苑楂桔

    二卷。作者不详,书成于明代。传奇小说集,收唐人传奇及明人小说计十九篇,其中唐人传奇占十之七八,概抄录《太平广记》,文字上没有加工整理。所记明人小说《负情侬传》与明宋幼清《九籥集》卷五《负情侬传》同,为

  • 关洛纪游稿

    二卷。明王世懋(1536-1588)撰。世懋字敬美,王世贞弟。江苏太仓人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)进士。以家难归。后授南礼部主事,迁尚宝司丞,出为江西参议,迁陕西副使,改福建,又擢为南太常寺少卿。移疾

  • 素行室经说

    二卷。清末杨誉龙撰。誉龙字云成。浙江钱塘(今浙江省余杭县)人,生卒年不详,光绪二十三年(1897)拔贡生。誉龙曾肄业诂经精舍,此书盖为其应课之作。大体按平时纂述的先后编目,而不依经书次序。如“公追戎于

  • 经传小记续

    一卷。清刘宝楠撰。刘氏有《经传小记》三卷,此卷乃系后续。凡《诗》一条,《周礼》一条,《仪礼》六条,《礼记》二十条,《尔雅》十六条,《大戴礼》七条,此外则《韩诗外传》、《说苑》、《新序》各数条。纠订讹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