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致曲图解

致曲图解

一卷。清夏鸾翔(详见《洞方术图解》)撰。《致曲图解》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。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:一次式为直线;二次式为圆、椭圆、抛物线和双曲线;三次式八十种曲线;四次式有五千多种曲线,五次以上“盖不可考矣”。然后他对二次曲线“溯其本源”:“备具于圆锥体上,故圆锥者二次曲线之母也”。他还讨论了截圆锥而得到各种二次曲线问题。穿过圆锥面上一点作一截断所有母线之截面,则得椭圆。若此截面与一母线平行,则截面的“大小径悬绝之极,无大小径可言,则所截面必为抛物线面。”在其另一侧,则所截面为双曲线面。因此他得到两个结论:“抛物线之面为椭圆之极”,“双曲线之面为椭圆之反。”这种二次曲线之间互相转化的观点是正确的。他又讨论了二次曲线之“心”:椭圆二心,抛物线“得一心,而不能得又一心”,因为“抛物线象无穷长线”,每一枝双曲线“亦只一心”,合为二心。此外,他还讨论了二次曲线的准线、有界与无界曲线、二次曲线的通径、切线、法线、次法线、渐近线及它们的基本性质,内容十分全面。值得指出的是在书中专有一节讨论双曲函数,他认为圆与等轴双曲线“体例俱宜相同”,故后者应有“八线”,于是他“更增正、余二法线”。夏鸾翔定义了双曲正弦、双曲余弦等八个双曲函数,又定义了正法线与余法线,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十四条定理。他的定义有一些与现代定义不同。当代中算史家钱宝琮评论道:“夏鸾翔对圆锥曲线有很多自发的正确见解,但也有研究不透,说理含糊之处,他的《致曲图解》是一项瑕瑜互见的著作”。该书的版本有:《夏氏算书遗稿》本,现藏浙江图书馆、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;《古今算学丛书》本;《蛰云雷斋丛书》本;另有稿本一卷三册现藏上海图书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氏族图

    一卷。清张道绪撰。道绪,溧水(今属江苏省)人。该书据陈厚耀《春秋世族谱》,作成图表,以便读者检索。有清嘉庆癸酉(1813年)人境轩刊袖珍本。

  • 周易文诠

    四卷。元赵汸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汸字子常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师事学者黄泽,受《易象》、《春秋》之学。后复从虞集游,获闻吴澄之学。筑“东山精舍”,读书著述其中。从此,造诣精深,诸经无不通贯,而尤邃于《春

  • 海门先生集

    十二卷。明周汝登(约1592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汝登,字继之,又字海门,浙江山乘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五年(1577)进士,累官南京尚宝卿。著有《东越证学录》、《圣学宗传》。是集为周汝登诗文集。凡十二卷

  • 包孝肃奏议

    十卷。宋包拯撰。包拯(999-1062),北宋庐州合肥(今属安徽)人,字希仁。天圣进士,累迁监察御史,建议选将练兵,防御契丹,历任京东、陕西、河北转运使、三司户部等职,改知谏院时,多次论劾权幸大臣,迁

  • 释书

    一卷。清何西夏撰。本书卷首有序。在注释体例上,分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、《商书》、《周书》来分别加以解释。对每篇或释大义,或只解释一字一句,均出于己意,没有引用他人之说,但大多解释肤浅,没有什么新意的阐发

  • 四书明儒大全精义

    无卷数。清汤传榘撰。汤传榘字子方,江苏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是书尊崇朱熹,虽遍采诸家,而引《读书录》、《困知记》、《居业录》数书最多。自言“尝博涉于先儒之义,每览一编,辄举其有发明者,分章撰录。积二

  • 礼记体注

    四卷。又名《礼记大全合参》。曹士玮(生卒不详)撰。士玮字庭玉,浙江钱塘人,清代学者。此书徐旦等参订,刻本《总目》一页有曰“漱芳轩合纂《礼记体注》,苕溪范翔参订”。书首有徐旦《序》云,“近日《礼》经杂出

  • 弇州史料

    三十卷。明董复表编。复表字章甫,华亭(今上海市)人。生卒仕履不详。该书采掇《王世贞文集·说部》中有关朝野事迹记载的内容,汇成一书,无所考证,体例亦非集非史。不足资信。

  • 顾子新言

    一卷。吴顾谭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顾谭字子默,吴郡吴人,官至太常平尚书事。其事迹具载于《吴志》本传。《意林》谓谭字默造,误也。本传云:“著《新言》二十篇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经籍志》并

  • 巢经巢文集

    六卷。清郑珍(1806-1864)撰。生平见《巢经巢诗后集》条。此集文共六卷。卷一经说,卷二考及问答,卷三四书札及记序,卷五六纪事、题跋、书后。及传、表、行状、铭、赞,与其他杂文,经说一卷,本单行。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