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词林正韵

词林正韵

三卷,发凡一卷。清戈载撰。戈载字宝士,一字孟博,号顺卿,一作润卿,又号山塘词隐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嘉庆十二年(1807年)县学生,选贡土,为太学典簿,未履任,以词学终老。精通音律,善丹青,尤以画梅见长。书室名潇碧轩、翠薇花馆。尚著《翠薇花馆诗集》、《词集》、《宋七家词选》、《续绝妙好词》、《乐府正声》、《词律订》、《词律补》等。是书卷首有道光辛巳(1821年)顾千里等四人序,书即初刊于是年。词韵宋无专书,明清之际,沈谦、赵钥、李渔等各有词韵之作。又胡文焕之《文会堂词韵》、许昂霄之《词林考略》继有述作。迨吴烺之《学宋斋词韵》出,乾嘉词人尤多奉为规律。顾诸家撰述,皆强作解释,未堪依据。至戈载《词林正韵》问世,精诣特出,于旋宫八十四调之旨,研讨至深,宜于发凡中缕述精核,一扫前人陋习,论者谓自当奉为金科玉律,实为填词家所不可少之书也。卷首列《发凡》,大略云:填词之大要有二:一曰律、一曰韵。律不协则声音之道乖,韵不审则宫调之理失,二者并行不悖。古无词韵,古人之词即词韵也。古人用韵非必尽归画一,而名手佳篇不一而足,总以彼此相符,灼然无弊者即可援为准的焉。于是取古人之词,博考互证,细加辨晰。觉其所用之韵,或分、或合、或通、或否,畛域所判,了如指掌。又复广稽韵书,裁酌繁简,求协古音。妄成独断,凡三阅寒暑而卒事,名曰《词林正韵》,非敢正古人之讹,实欲正今人之谬,庶几韵正而律亦可正耳。是书列平上去为十四部、入声为五部,共十九部,皆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之。词韵与诗韵有别,然其源即出于诗韵,乃以诗韵分合之耳。以词盛于宋,用宋代之书,《广韵》、《集韵》稍有异同,而《集韵》纂辑较后,字最该广,因以《集韵》为本,而字之次、字之音俱从焉。词韵与曲韵亦不同,制曲用韵可以平上去通叶,且无入声,如周德清《中原音韵》列东钟、江阳等十九部,入声则以之配隶三声。盖《中原音韵》诸书,支思与齐微分二部,寒山、桓欢、先天分三部,家麻、车遮分二部,监咸、廉纤分二部,于曲则然,于词则不然;况四声缺入声,而词则明明有必须用入之调,断不能缺,故曲韵不可为词韵也。凡字有义有音,义之训释宜详,略则反多挂漏,是书欲其清简易寻不乱心目,故皆不注,至音则必不可少。是书切音俱从《集韵》。《集韵》之误者,则从《广韵》等书改正。《集韵》之字,有一字数音者、有一字一音而数义者、有散见数韵而其义同者、有收入一韵见数次而其义亦同者,益其书原为广采字音,不欲遗漏,且因古人之读字各有不同耳。是书于韵中音异而义亦异者则并收之,若音异而义不异则随其切音之宜古宜今者收之,不以其次之先后也。四声之中,入声最难分别。是书入声分列五部,历观古人名词无有出此范围者耳。作词字眼不当生涩怪诞,押韵亦然,则不经见之字诚可不收,然又不容太略。是书共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,不过《集韵》十之二耳,似亦不病其烦重耳。是书所分词韵凡十九部。第一部:平声东冬钟、上声董肿、去声送宋用。第二部:平声江阳唐、上声讲养荡、去声绛漾宕。第三部:平声支脂之微齐灰、上声纸旨止尾荠贿、去声置至志未霁祭太(半)队废。第四部:平声鱼虞模、上声语噳姥、去声御遇暮。第五部:平声佳皆哈,上声蟹骇海、去声太(半)卦(半)怪夬代。第六部:平声真谆臻文欣魂痕、上声轸准吻隐混狠、去声震稕问焮囫恨。第七部:平声元寒桓删山先、上声阮旱缓潜产铣狝、去声愿翰换谏裥霰线。第八部:平声萧宵爻豪、上声筿小巧皓,去声啸笑效号。第九部:平声歌戈、上声哿果、去声过。第十部:平声佳(半)麻、上声马、去声卦(半)祃。第十一部:平声庚耕清青蒸登、上声梗耿静迥拯等、去声映诤劲径证隥。第十二部:平声尤侯幽、上声有厚黝、去声宥候幼。第十三部:平声侵、上声寝、去声沁。第十四部:平声覃谈盐沾严咸衔凡、上声感敢忝俨槛范、去声勘阚艳栝验陷梵。第十五部:入声屋沃烛。第十六部:入声觉药铎。第十七部:入声质术栉陌麦昔锡职德缉。第十八部:入声勿迄月没曷末黠屑薛叶帖。第十九部:入声合盍业洽狎乏。是书初刊于道光元年(1821年),板旋毁失、印数无多。后收入《啸园丛书》第六函及《四印斋所刻词》(光绪本、景光绪本)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据道光元年初刊本影印,是本最易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元延寿参赞书

    见《三元参赞延寿书》。

  • 离骚辩

    一卷。附《山鬼》不分卷。清朱冀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冀,字天闲,号悔庵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朱氏对朱熹《楚辞集注》、林云铭《楚辞灯》甚为不满,故撰《离骚辩》加以反驳,并自立新说。还于书前标“别开生面”

  • 周易本义集成

    十二卷。元熊良辅撰。熊良辅字任重,号梅边,南昌人。举延祐四年(1317年)乡贡。《宋元学案》又称其“试礼部不第,归,训徒乡塾”,未知何据。此书前有至治二年(1322年)良辅《自序》,称早师同县熊凯学易

  • 晋石厂丛书

    十种,十一卷。清姚慰祖编。姚慰祖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其父姚觐元曾刊刻《咫进斋丛书》,收书数百卷,多坊间流传的著作。姚慰祖承父志,又刊刻《晋石厂丛书》,共十种:梁阮孝绪《七录序》一卷、清顾炎武《九经误字

  • 逊志斋外纪

    二卷,《续集》二卷。明姚履旋撰。履旋,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。生卒仕履不详。该书主要汇编诸书所记方孝孺殉难以后之事及文移、案牍之类。共分10类著录。其内容皆采自诸书,无有新意,然第九类“复姓”中记孝孺幼

  • 三藩纪事本末

    四卷。清杨陆荣撰。杨陆荣,江南青浦县(今上海市青浦县)人。明思宗崇祯十七年(1644年)三月,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,思宗吊死煤山(今景山)。五月,福王在南京建立第一个南明政权,次年被南下的清军消灭。接

  • 篇韵贯珠集

    一卷。明释真空撰。真空号清泉,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。是书八门,皆编为歌诀。一曰《五音篇首歌诀》,二曰《五音借部免疑海底金》,三曰《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》,四曰《贴五音类聚四声篇海捷法》,五曰《订四声集韵卷

  • 野庄集

    六卷。明王钝(1336-1406)撰。王钝,字士鲁,太康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进士,授猗氏县尹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征授礼部主事,历官福建参政、浙江布政使。建文朝拜为户部尚书

  • 关中丛书

    八集,五十四种,二百零八卷。民国宋联奎编。宋联奎,陕西西安人。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,认为东南各省,或一省,或一郡一县都有郡邑丛书,而陕西尚无,于是延请宋联奎主持编纂。是书上自汉唐,下至清代,凡乡贤

  • 许学四种

    五卷。金钺编著。金钺,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。天津人。研究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,至清代已成为部分学者的专业。不过对《说文》部首的研究,则始于唐代李阳冰的侄子李腾的《字原》一卷。据《崇文总目》云:“《说文字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