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经六帖

诗经六帖

十四卷。明徐光启(1562-1633)撰。清范方重订。光启明代科学家、政治家。字子先,号玄扈,上海(今上海市)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进士。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苏会传教士利玛窦学天文、历算、火器等,尽其术。译著《几何原本》、《泰西水法》、《测量法义》、《勾股义》等书,且遍习兵机、屯田、盐策、水利等。四十七年(1619),为抗击清兵侵扰,累疏自请练兵,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,练兵通州。天启年间,遭阉党排陷,落职闲住,著《农政全书》。崇祯元年(1628)召还,擢礼部尚书。五年,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,入参机务。六年,病卒。赠少保,谥文定。光启博学强识,治学范围颇广,为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著有《徐光启集》。范方字令则,如皋(今属江苏省)人,生卒年不详,著有《诗经汇诂》。是书重订前,后先错互,为未定之书;重订后去其博物一帖,其余五帖,皆移定其次,而无增改。五帖为:一翼传、二存古、三广义、四揽藻、六正叶。前有方自序,卷首有光启韵谱说并例。于诸诗皆不载其词,但於有韵之句,以白圈为识。无韵之句,以黑圈为识。体例很不完善。且既以古音无叶,为全书注意之处,乃于圈识之外,而不言其所以然。题曰“韵谱”,名实相违。六帖其名始于帖经,程大昌《演繁露》疏解颇明。光启以名经解,为转不失其初。然考《明史·艺文志》,载徐光启《毛诗六帖》六卷,是每帖为一卷。方删博物一门,则六帖仅存其五,与光启作书之意,全不相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竟山乐录

    四卷。清毛奇龄(见《乐本解说》)撰。是书依据明代朱权《唐乐笛色谱》,以四、乙、上、尺、工、凡、六七个字循环而成七调。如果四为领调,那么乙就是变宫,上为商、尺为角,工为徵,凡为变徵,六为羽。高四为宫清,

  • 思古堂集

    四卷。清毛先舒(1620-1688)撰。毛先舒字稚黄,一名潠,字驰黄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明末诸生,入清,放弃功名,不求仕进,常与陆圻、柴绍炳、吴百朋、陈廷会、孙治、丁澎、虞黄吴、沈谦、张丹等人,往

  • 儒言

    一卷。北宋晁说之(1059-1129)撰。晁说之字以道,济州钜野(今属山东)人。少慕司马光之为人。光晚号迂叟,说之因自号景迂生。官至试中书舍人,兼东宫詹事。说之淹贯群书,著作繁富。有《景迂生集》,晁公

  • 亘史抄

    明潘之恒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本书在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中记载为九十一卷。书前有顾起元序云:内纪内篇以内之,而忠孝节义、懿行名言之要举。外纪外篇以外之,而豪杰奇伟、技术艳异、山川名胜之事彰。杂纪杂篇以杂之,而

  • 四书注说参证

    七卷。清胡清焣撰。胡清焣字思平,安徽绩溪(今安徽绩溪)人,胡秉虔的祖父。是书首有清焣自序,言其“极尊信朱子,然意有所见,或与朱子不同,不欲锢没,故为参证以质之”。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(1761)。书中有

  • 杨子折衷

    六卷。明湛若水(见《格物通》)撰。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。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,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。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,逐至全入于禅。他在所著《慈湖遗书》中认为,心是万物万

  • 类证活人书

    二十二卷。宋朱肱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肱,字翼中(一作亦中),自号无求子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宋哲宗元祐三年(1088)进士,初官奉议郎,故后人多称朱奉议。朱肱精研《伤寒论》数十年,于大观元年(110

  • 安雅堂文集

    九卷。清宋琬(1614-1673)撰。(生平详见《永平府志》(辞目))。宋琬诗入杜韩之室,作品都是感世伤时之作。王士祯把他与施闰章相提并论,称谓“南施北宋”。此集共九卷。初刻于康熙五年(1666),收

  • 印史

    五卷。明何通撰。何通字不违,松江(今上海松江县)人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万历年间。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,又略附小传于后。秦十九人,西汉二百二十一人,东汉二百零六人,蜀十八人,吴七人,魏二十八人

  • 弘光纪年

    见《弘光实录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