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缉

诗缉

三十六卷。严粲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严粲字坦叔,邵武(今属福建)人。南宋经学家、文学家。曾任清湘令,有《诗集》一部(见《宋史·艺文志》)。《诗缉》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,与吕祖谦《吕氏家塾读诗记》并称“南宋说《诗》之善本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。正文之前有《诗缉目录》一卷,篇目下标明诗旨,附有林希逸序和《自序》二篇,另有《诗缉条例》若干,为阅读《诗缉》的指南。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,对《诗序》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,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,然后再对音训,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,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《诗经》注本中并不多见,便于入门和学习,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。该书的特色还有:其一,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。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,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,而他则认为:“雅之大小,特以其体之不同耳。盖优柔委曲,意在言外,风之体也;明白正大,直言其事者,雅之体也。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,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。”发前人之未发,也更近情理。其二注重“以诗言诗”(林希逸序语)。严粲早有诗名,解诗主张“涵咏三百篇之性情,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”(《自序》),是符合艺术规律的。因此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赞道:“凡若此类,皆深得诗人本意。至于音训疑似,各物异同,考证尤为精核,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。”该书也有不足之处,从总体上看仍恪守“风雅正变”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,个别地方,还有讹误。《诗缉》影响较大,其说常为朱熹《诗集传》,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以及当代唐莫尧《诗经全译》等所引用。现存善本有《严氏诗缉》元刻本(残存二卷一册),现藏北京图书馆。《诗缉》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“朝奉大夫臣严粲撰”,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。《诗缉》三十六卷十六册,明赵藩刻本,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。《诗缉》三十六卷十二册,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。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谈书录

    一卷。清代汪师韩(1707-?)撰。汪师韩字抒怀,号韩门,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雍正进士,官居编修。有《上湖分类文稿》、《观象居易传笺》、《孝经约义》等著作。此书是作者的札记,中间夹有号证与议论,

  • 桂阳县志

    二十二卷,首一卷。钱绍文等修,朱炳元等纂。钱绍文字子宣,江苏武进人,曾任桂阳县知县。朱炳元,邑人,举人。桂阳县志,创修于明成化年间。嘉靖县教谕翁继荣等曾据成化本续纂。清康熙、乾隆、嘉庆先后有人续纂。兹

  • 钦定巴勒布纪略

    二十六卷。清乾隆帝敕撰,方略馆编纂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三月,巴勒布(今尼泊尔)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,侵占西藏聂拉木、济咙、宗喀等地,西藏告急。清廷命侍郎巴

  • 姚江逸诗

    十五卷。清黄宗羲(1610-1695)编。黄宗羲字太冲,号梨洲,馀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父尊素,以忠直死于魏阉之难,宗羲具疏讼冤。思宗叹为忠义孤儿,使归。益肆力于学,尽发家藏书读之,不足,复借抄之。受业

  • 说文琐言

    一卷。清虞景璜(生卒年不详)撰。景璜字澹初,浙江镇海人。光绪八年(1882)举人,著有《三古异同录》、《传经兴废考》、《石经兴废考》、《古文通论》等。是编系虞氏读《说文》的札记,有指其疏漏的,有辨形似

  • 序卦分宫图

    一卷。清辛本棨、王殿黻合撰。辛本棨字戟臣,蓬莱人。王殿黻字子佩,福山人。此书目的在于阐发邵子三十六宫的学说。邵氏认为先天八卦相错为后天序卦纲领。后天八卦相错为序卦之根。于是将上下经各分为三宫,共六宫,

  • 礼记解四书

    一卷。清范士增(详见《周易解四书》)撰。是卷以《礼记》解四书,如“事父母能竭其力”,解为“外则尽物,内则尽志”;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”解为“不志亲也”;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,解为“俯焉日

  • 丽澞荟录

    十四卷。清代蒋超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书是作者摘录书典,以类编目而成的札记。书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,考证经史,介绍一些方言、风俗、掌故等。此书以类编目,其中涉及风俗、掌故之类内容如“卧碑”、“帽顶”、“

  • 说文举例

    ①一卷。清陈瑑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瑑字聘侯,一字小莲,又字恬生,自署六九学人,嘉定(今属江苏)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举人。少受业于段玉裁门下,精习文字、音韵、训诂之学,著述尚有《说文引经考证》、

  • 群经冠服图考

    三卷。清黄世发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世发,字弱中,晋安(今福建闽侯县东北)人。是书略以郑氏释礼,于弁服皆有通例,而散在诸注,读之茫无端绪,故仿李如圭《仪礼释宫》之意以类相比,使成条贯,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