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

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

共六卷(《说文字原》一卷,《六书正讹》五卷)。元周伯琦(1298-1369)撰。伯琦字伯温,号玉雪坡真逸,饶州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,江南行台监察御史,拜资政大夫,江浙行省左丞。博学工文章,尤以篆隶真草闻名,著此二书。《四库提要》说:“大抵伯琦此二书,推衍《说文》者半,参以己见者亦半,瑕瑜互见,通蔽相仿,不及张有《复古编》之精密,亦不至杨桓《六书统》之糅杂。”周氏《说文字原自序》云:“先君汝南公(周应极)研精书学,余四十年,尝谓许氏之书,虽经李阳冰、徐铉锴辈训释,犹恨牵于师传,不能正其错简,强为凿说,紊然无叙,遂使学者昧于本原,六书大义郁而不彰;苟非更定,何以垂世?伯琦暇承有年,忘失是惧,缅惟画卦造书之义,参以历代诸家之说,质以家庭所闻,未敢厘其全书,且以文字五百四十定其次叙,撰述赞语以著其说。复者删之,缺者补之,点画音训之讹者正之。字系于文,犹子之随母也。分为十又二章,以应十又二月之象,疏六书于下,于是许氏之学,渐有可考,不待翻其全书而思过半矣。”按,周氏增补十七部:廿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母、尢、;删削17部:飛、儿、、凶、、矛、辛、豈、鼓、臼、有、、蓐、、、、;改变其字四部:“皕”作“百”,“箕”作“其”,“危”作“厃”,“雲”作“云”。由上述可见,《说文字原》是研究偏旁学之作。近人丁福保批评周氏“多采戴侗说以訾议许氏”,其说”诞谩叵信,视同戏剧”(《说文诂林自叙》),而姚孝遂不以为然,认为“敢于对旧说提出怀疑,根据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体以探求古文字的本源”,“其见识是卓越的”(见《许慎与说文解字》,中华书局1981年版)。《六书正讹》是正字之书,以《礼部韵略》二百零六韵分隶诸字,以小篆为主,先注造字之义,再以隶作某、俗作某辨别于下,大体与张有《复古编》相同。但论者认为不如《复古编》。《四库全书》经部小学类收此二书,《六书正讹》附于《说文字原》后。《说文字原》有《吉石盦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警世阴阳梦

    十卷四十回。题“长安道人国清编次”,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。书成于明末,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。该书为长篇小说,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。原刻本书首题识云:“长安道人与魏

  • 吴兴绝唱集

    四卷。《续集》二卷。明邱吉(生卒年不详)编。邱吉,字大祐,湖州(今属浙江)人。本书收录其乡元、明两代之诗,亦间及流寓;其人非吴兴而诗为吴兴,作者亦附于后。所录多涉俗艳,不尽诸家之长,且以绝唱为名,而邱

  • 新刻皇明诸司公案传

    六卷。明余象斗(详见《皇明诸司廉明公案》)编。公案小说集。书分六类:人命、奸情、盗贼、诈伪、争占、雪冤,计五十九则。所载为清官判案断狱故事,大略取自其他的公案小说和民间传闻。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均不高,

  • 清河书画舫

    十二卷。明张丑(1577-1643)撰。张丑原名谦德,字叔益,后改名丑。字青甫、号米庵。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张丑善鉴藏,知书画。除此书外还著有《真迹日录》、《法书名画见闻表》、《南阳法书表》、《清

  • 略出籝金

    三卷。原题小室山处士李若立撰。李若立事迹年代均不可考。据书中李若立的自序云“若立虽乏光容,无能自衒,早游续席,颇践鲤庭,躬承阙里之言,伏奉闺门之训。每至坛花发采,阅礼而入缁帷,市叶舒阴,敦书而升绛帐。

  • 国史考异

    六卷。明潘柽章撰。潘柽章字力田,一字圣木,吴江人,明亡后,肆志于学问,后死于庄廷鑨的明史案。颇谙历法,曾著《辛丑历辨》。博览群书,长于考订,认为著书的方法应当是先写长编,再附以考异,所以就以实录为纲领

  • 管窥外篇

    二卷。元史伯璇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史伯璿字文玑,温州(今属浙江)人。博通经史,深得朱子之宗旨,终身不仕。著有《四书管窥》、《辨论诸经史天文地理古今制度名物》等书。此书成于至正二十七年(1367),为继《

  • 知非录

    一卷。清孔昭杰(1780-1852)自撰。昭杰原名昭辰,字汉瞻,号俊峰,山东曲阜人为孔子七十一代孙。嘉庆六年(1801年)举人,历任沧州批验大使、越支场大使、盐城县知县等官,以完漕迟延,得降级处分,遂

  • 宋文选

    三十二卷。不著编辑者名氏。案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,称崔伯易有《金华神记》,编入《圣宋文选后集》中。则此乃其前集,在南渡以前。所选皆北宋之文,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,惟取其有关于经术、政治者,诗赋碑铭之类不载

  • 学宫辑略

    六卷。清余丙撰。余丙,字敬捷,禺州(今广西北流县东南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本书记载清代学宫所祭祀的孔子以及从祀的颜子、闵子等先贤先儒事迹及世系里居等情况。祀于崇圣祠的孔子先人,亦记录其言行。一度祀